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37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排律研究的成果与排律创作主体人数和作品数量极不相称,可以说,排律研究基本上处于荒漠化状态。《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卷)》之出,极大地填补了排律研究的空白,并为后来者导夫先路。是书构架庞大严谨、资料宏富翔实,文风朴质健朗,颇有"所向无空阔"之气度。而其移步换形,为唐代文学研究开疆拓土的学术启示则更具深刻的学理价值。本文仅就阅读此书的感受来论证沈文凡教授《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卷)》筚路樵轮,泽被学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全宋诗》的出版是一项巨大工程,其补充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披阅众多订补文章,笔者又得误收1首,重出17首,补遗11条。  相似文献   
73.
"文学中的城市"是"事实城市"和"感觉城市"的结合,在文本中再现城市的过程是一个隐喻化的过程。作为"芝加哥文艺复兴"杰出代表人物,桑德堡在《芝加哥诗集》中通过诗歌折射出了其对芝加哥形象的独特见解:芝加哥是"宽肩膀的城",是未来之城。他高度赞扬芝加哥并对其发展充满信心,坚信芝加哥的命运写在未来。  相似文献   
74.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唐诗语言研究亦逐渐得到重视。不过,从总体上看,其研究仍显滞后,这直接影响了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白居易诗歌为例,其语言通俗、语料丰富可靠,且出现了大量新语词。这些语词或可增补《汉语大词典》未收词目,如"分诀"、"荒狂"、"静尽"、"寄问"、"妓席",或可添加其未收义项,如"第一"、"大采"、"破漏",或可为其提供或补充书证,如"騃童"、"道程"、"肝家",或可纠正其不确释义,如"故故"、"轻欺"、"饶"、"新蝉"、"云碓",因而在唐诗语言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75.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文献学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面世为研治清代文学提供了莫大便利,同时该书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如作者信息缺失、书名著录错误、作者姓名错讹等。  相似文献   
76.
清代学宋风行,带来了宋诗选本的繁荣.据笔者仅见,现存可知见者共有59种.其大量出现,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反过来也促进了清代宋诗及宋诗学的复兴,并成为后人选宋诗的重要文献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7.
王冕(约1287-1359),是元代后期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墨梅图堪称精品,图上所题梅花诗与之交相辉映,共同体现了作者作为儒者心怀天下的精神。王冕追求梅树的自然之美,一百余首梅花诗,作为诗人言志抒情的主要载体,在审美境界上,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8.
作为中国第一个文学理论家的孔子,在对《诗》的理解与评价过程中充满着一种从实用到艺术,从功利到文本的二元对立性:一方面,认同诗言志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极力肯定诗的“缘情”作用。前者是他顺应时代风气的表现,后者是他对诗歌的真实理解。但是在选诗与评诗的标准上,他还是以缘情与艺术性为上:首先,孔子是极力肯定诗的“缘情”作用,并把诗歌的抒情性置于首位的,应该说,这是孔子文体觉醒的最突出标志;其次,是以艺术成就的高低为准而不管其社会影响和地位。兴、观、群、怨的提出,标志着孔子对包括各种功能在内的诗歌文体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即把诗歌从文体性质(抒情性)到功能特征(反映社会和情感)以及创作心理(不平则鸣)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时至今日的诗学体系建设也没有超出这个框架范畴。孔子文学艺术思想的出现,不但标志着中国本体论批评的觉醒与建立,而且还对中国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基础教育领域从事语文教学的专业人员,因此课程设计应兼顾当前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对教师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以古典诗词的教学为切入点,针对中学语文对古典诗词教学的要求,探讨大学阶段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力求在大学文学课程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80.
梁启超是"诗界革命"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之一,在《饮冰室诗话》中,他对黄遵宪等人的诗歌推崇备至。就《饮冰室诗话》看来,所载新歌词的翻译比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歌实践更具现代特征。本文列举了《饮冰室诗话》中部分例证,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