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46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31.
孟洋 《北方论丛》2012,(3):21-24
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并推崇纳兰性德为有清一代"独得意境之深"的重要词人。王国维不仅于词学批评上对纳兰抱持赞赏与接受态度,而且在词体创作方面也接近纳兰,尤其以袭用纳兰词中"人间"意象为其创作接受的鲜明标志。二人赋予"人间"意象以丰富深邃的意蕴内涵,既有对男女爱情的讴歌,也有对历史兴衰的忧嗟和对世态冷暖的鞭挞。王国维从纳兰词中汲取了丰厚的创作养料,同时也激活了纳兰词中富有时代特性的生命细胞。  相似文献   
432.
论郭璞游仙诗的自叙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农 《齐鲁学刊》2001,(5):107-112
从《楚辞·远游》以来,游仙诗中总会有“列仙之趣”,同时也寄寓着作者某种现实的感情。郭璞《游仙》诗也并不例外,但他其实并不相信神仙,他完全是借仙境来写人间,并且带有强烈的自叙传性质。诗人痛感天下丧乱,人生苦短,欲以道术自立,有着浓厚的隐逸与享乐的倾向。“列仙之趣”不过是郭璞咏怀的符号,中国抒情诗从此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33.
秦秋咀 《兰州学刊》2008,(1):193-195
《典论·论文》将文章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提升了文章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是建安时期事功观念在文学领域的映照,也与建安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典论·论文》的文章价值观有其典型意义,但尚未获得时人的一致认同。  相似文献   
434.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35.
南音之所以能盛行千余年而不衰,其工谱功不可没。作为南音的形式符号,南音工谱沉淀了厚重的科学传播思想。然,南音工乂谱的传播学研究是历年学界的研究空白,故,本文将力图补白该项研究。在南音的悠远历史中,工乂谱作为其音乐文化传承的信息载体,不仅传播了音乐信息,而且传播了汉民族音乐历史文化诸多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索南音工乂谱,可以察觉工乂谱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而且意味深远。考究其源流,将有助于拓展当代音乐文化传播的时空纬度,延伸其活血命脉,改善两岸关系和世界多方民族关系。同时,深入探讨南音工乂谱传播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