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778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另一只眼睛看红楼之谜——论秦可卿的生与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全新的视角,提出全新的观点。从书中提供的秦可卿两处出生身世和秦可卿卧室摆设为突破口,推断秦可卿乃雍正之女。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和“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两个因淫而上吊的故事联系起来,揭示了天香楼事件真相,从而解决了书中两个大谜。随之,关于秦可卿的判词曲文,“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等谜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2.
薛宝琴这个人物,在红学研究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宝琴受冷落被误读有诸多主客观原因。在小说中,宝琴虽然着墨不多,却依然是个血肉饱满、富有内在意蕴的人物,在《红楼梦》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宝琴这个“小才微善”的“异样女子”美貌、才情、魅力、志趣、品性、交际的形象特征的刻画,寄予着曹雪芹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3.
《正红旗下》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直接描写满族生活的作品,其满族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语言习俗方面的满语遗存,北京话的运用,与骑射习俗有关的八旗制度,辫子、旗袍等服饰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称谓、礼仪、育儿等方面的习俗,尤为突出。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不但记录了他早年的生活,更倾注了他对自己民族的全部热情。  相似文献   
84.
大观园虽然是小说《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生活的场景,但却是以南北园林和皇家园林的素材为基础,精心创造出来的艺术园林,显现了强烈的环境意识,展示了精妙的造园艺术,突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大观园不仅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点,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旨意。  相似文献   
85.
《红楼梦》里存在着大观园以外、大观园以及太虚幻境三个世界。这三个世界的基本特征分别是淫、情与空。这三个世界的存在与相互纠缠的种种表现暗示着贾宝玉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表现出他在女性态度上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也最终反映了《红楼梦》女性意识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6.
在我国古代,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明清时期,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的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传奇、杂剧,便成为其时剧坛上的主要剧目.然而,戏曲改编小说并非易事,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戏曲演出时间与小说叙事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小说所容纳的故事长度是戏曲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剧作者在根据小说进行再创作时,对原有题材能够做到有目的取舍.清代"红楼戏"改编<红楼梦>小说,对原著的情节内容主要采取了"由人入手"和"由事入手"这两种取舍方式,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来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7.
论述了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话语角色特征,解析了话语角色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类型,并从人物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从而指出Thomas语用理论对汉语语料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88.
2 0世纪前半期关于《红楼梦》的结构主线研究较少而且零散。 5 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才逐渐多起来 ,先后提出第四回总纲说、爱情主线说、贾府衰败主线说、盛衰爱情双重主线说、爱情主线盛衰副线说、凤姐宝玉主线说、石头主线说、阴阳五行结构说、两翼对称结构说等 ,异彩纷呈 ,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9.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红色经典"是作为其主流文化资源而存在的。本文以"红色经典"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为个案,探讨了当时这些文本在政治夹缝下对爱情的处理策略,由此推及十七年时期爱情书写的时代特征。从而展示了文学书写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0.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 ,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 ,都不能以寥寥数词译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命名艺术又是《红楼梦》重要的创作特色 ,不可漏译。因此 ,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 ,就必须采用注释译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