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界文艺复兴研究的中心发生了由欧洲至美国的“跨大西洋洲际转移”,汉斯·巴龙、菲利克斯·吉尔伯特和保罗·克里斯特勒三位德裔犹太学者在此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三位学者的学术背景和治学路径既有共性又存殊异,他们凭借各自在文艺复兴研究领域的标志性贡献,共同谱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利坚制造”的浩荡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22.
尽管刘海粟的美学思想有其不足,但其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而站在美术的超越性立场来伸张自由个性和创造性,这是五四运动和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维度。在中国现代美术革命中,这也是一种深入与持久的历史趋势。在救亡压倒启蒙这个总体革命势态中,他发挥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站在启蒙立场上,形成了以纯粹美术为美术革命的方向、以生命表现为美术的本质、以美术为社会进步的杠杆以及中国美术革命具有文艺复兴的启蒙性质的美育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23.
文章用比较法阐述了清代三大商帮园林的基本特征,着重探讨了行商园林海山仙馆的历史文化成就;呼唤各派古典园林,尤其具有代表性、划时代性的海山仙馆园林文化复兴.不仅体现出积极的现实功能价值,而且可以弥补断代园林、继往开来,实现人文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24.
从艺术家与艺术品、心理学与图像学、艺术社会学等三个方面详细描述12-15世纪的意大利视觉艺术研究状况,认为它反映西方艺术史研究范式轨迹的转换,并修订长期以来对文艺复兴是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再生的观念,指出它也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25.
顾毓琇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华裔科学家,他曾在《中国的文艺复兴》(1948)中提出,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相冲突,但也许更好的理解是把之作为“文艺复兴”的前驱,看到二者前后承继、缺一不可的紧密联系。顾毓琇的这一观点既不同于胡适、蔡元培等人直接把“五四”看作“中国文艺复兴”的观点,也不同于李长之强调“中国文艺复兴”与“五四”之间存在着断裂转向的看法,而为当今学界提供了一种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艺复兴”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6.
因装饰主题、装饰环境和赞助体系溢出宗教范围,欧洲中世纪晚期的装饰画从神圣的教堂进入俗世的家庭。结合这一时期的绘画技法理论和实践作品,可以看出,装饰画的表现要素,如载体、材料、功能、形式、尺寸、风格与技法经历了一系列的拓展嬗变,其中赞助人身份和趣味的变化,以及人文主义思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7.
文艺复兴时期时空已经普遍作为一种认识的基础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经典的案例就是透视法,它的作用不是为了呈现对象的客观真实性,而是为了建构符合视觉感受的主观真实性。联系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看,知识的产生要以感性直观为前提和手段,而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又表现为时间和空间,并存在于心灵中;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实际上是要求对象符合人的心灵感觉,康德这种哥白尼式的认识,显然是其将时空心灵化后必然要作出的论断。而文艺复兴的时空意识要求对象符合人的视觉感受,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一个感官经验的世界,是一个符合透视法知识的世界,一个被心灵化了的世界。这正是文艺复兴的时空意识对于康德时空观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s necessary for a discussion of the genesis and transmission of classical literary works at the Renaissance. For the most writers and poets of the age, they have to face the restriction of four relationships such as between the tradition and originality, Latin and national languages, elite and mass, individual expression and market acceptation. The masters who created the classical literal works were not those who never care others’ reviews, but those who take the role restricted by their cultural context consciously and keep a dynamical balance among the above four relationships. Thus, a classic is not a transcendental existence as a specter, rather a result of building gradual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canonization  相似文献   
29.
30年来我国欧洲文艺复兴史的研究工作,为思想解放、推进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反对神学蒙昧主义的斗争,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对于我们今天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仍可作为借鉴。本文现以论析2010年末出版的《欧洲文艺复兴史》(12卷本)后6卷及2009-2010年国内诸报刊中发表的论文等内容和研究的新特点,就管见所及。略述刍议。  相似文献   
30.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与创伤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运用戏剧语言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创伤记忆。由于创伤无法通过惯常语法被感知或言说,戏剧作品充当了创伤的脚本,戏剧舞台也成为演绎创伤的场所。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创伤人格的塑造,揭示了人物与空间、时间和自我相疏离的心理现实。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的解读,可望揭示那些被压抑的无法进入历史和语言的特殊记忆,还原一个更完整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