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46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Brief recognition is given to bicentennials of the death of James Stirling (1692–1770) and birth of Ferdinand Rudolph Hassler (1770–1843); to sesquicentennials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3rd definitive edition of Laplace's Théorie analytique des probabilités, and of the births of William Chauvenet (1820–1870) and Isaac Todhunter (1820–1884); to centennials of the births of Louis Bachelier (1870–1946) and Jean Perrin (1870–1942); and to the semicentennial of the initial publication (1920) of Metron,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tatistics.  相似文献   
72.
默顿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部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史的经典著作。文章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了解读,分析了默顿对编史学方法的运用及其特色,由此彰显出科学编史学对于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补墙》和兰斯顿·休斯的《我长大的时候》两首诗中“墙”的人性哲理与政治意义的赏析 ,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种族隔离政策对人性的异化、扭曲和抑制。一方面 ,人们从安全出发需要“墙” ;另一方面 ,人们渴望推倒“墙”以建立一种自由交往、种族平等的美好生活。通过对“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推倒“墙”的必要性的分析 ,揭示了诗人追求人人平等、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和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74.
While the 1927 Broadway closing of the lesbian-themed play The Captive has been treated as launching the homophobic culture that dominated mid-twentieth-century America, the show actually continued to play in cities around the country. It was regularly greeted by packed houses and critics who scoffed at the reaction in New York. The opposition that did emerge was often generated by publisher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while leading civil libertarians fought against him.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homophobic policies of the 1920s and '30s were not the product of a deeply homophobic society, but generated by smaller numbers of moralizing entreprenuers.  相似文献   
75.
1787-1798年,对诗歌的共同兴趣使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成为近邻,密切往来,相互借鉴,创作了奠定他们诗人地位的佳作。但由于诗人气质迥异和诗歌选材的不同,他们分别选择了超自然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相似的诗歌中存在巨大差异。《古舟子咏》和《退役兵》就典型地反映了两人在诗歌上的共同探讨和合作,忧伤明智或欢乐明智的诗人气质与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76.
文章以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爱米丽以及波特《老人》中女权主义者伊娃为例,分析了作者是如何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女权运动对南方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女性形象对压抑她们的父权社会所持的态度,从而突出了寻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77.
1867年,在国务卿威廉.亨利.希沃德支持下,美国购买了俄国的阿拉斯加。西沃德之所以购买阿拉斯加是因为阿拉斯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太平洋贸易中占居优势地位;同时,也是因为英美、俄美在美洲的激烈争夺。内战中,俄国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友好行为促进了这次购买行动。购买阿拉斯加是西沃德实现"太平洋商业帝国"梦想的重要步骤,是美国走向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在20世纪美国作家中,罗伯特.潘.沃伦以博学多才而著称。其诗歌创作中动物题材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诗歌揭示动物生命具有神秘和纯净、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质的纯洁和“恢复”能力等特征。沃伦动物诗歌有其深刻的基督教哲学根源和治疗时代之弊的宗旨,构成了他以爱为主题的终生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9.
威廉·戈尔丁代表作小说<蝇王>自出版就受到广泛阅读和激烈争论,其中小说女性缺场引起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传统女性主义批评视之为男性主义经典,戈尔丁被冠以男性至上主义者.但是,从<蝇王>的立意构思、情节安排、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写作特征,以及从戈尔丁的家庭背景和他其余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进行新的思考,可知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0.
贾熟村 《东方论坛》2007,(4):100-103
赫德认为丁汝昌是一位很出色的好老头,但是,他既不是个军人,也不是个海员.赫德处心积虑地要使英国人主持中国海军,因此,当丁汝昌访问英国时,他要金登干予以帮助,琅威理来华后他要他不要被丁利用,后因琅威理缺乏耐心,使赫德的目标落了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