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9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87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78篇
丛书文集   421篇
理论方法论   281篇
综合类   1761篇
社会学   462篇
统计学   2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In last several years, Vietnams economy has reache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Those are clearly seen by analyzing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Vietnams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Vietnams economy is still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Vietnam is accelerating speed of innovation process, is active and quicke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economic – social objectives in the period of 2001–2005 with annual averag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7.5%.  相似文献   
102.
信任: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对"经济学帝国主义"入侵的一种回应,信任问题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西方经济社会学家,或者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或者直接借鉴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切入,把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特定形式,通过研究信任与经济秩序、经济交易及其成本、经济效率和效益、经济繁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来阐明信任这种社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西方经济社会学家对于信任问题的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为经济社会学在当代的研究和发展开阔了新视野,展示了新空间,而且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西方古典市场均衡理论由产生逐步走向成熟化 ,经过了漫长又艰辛的演变历程。它形成和发展的一般逻辑 ,特别是其精华──市场均衡不是人为的、外部的 ,而是一种“自然趋势” ;组织和维持市场均衡的力量来自市场本身及其自动机制 ;市场均衡力量源于个人自利最大化 ,或“看不见的手” ;市场均衡的条件即经济自由 ;市场均衡并非不要“政府之手”(政府干预 )等等 ,对于研究当今新时代条件下与市场均衡相关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如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均衡的关系问题 ,社会经济资源要素利用与分配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协调问题 ,古典市场均衡模式与“新经济”趋势问题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4.
从发展哲学角度看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面性政策。列宁正是在思考和实践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科学地阐释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发展基点、发展道路、发展主体、发展规律、发展动力等问题,从而使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得到了新的升华。新经济政策对于我们研究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发掘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潘伦在<马寅初先生面斥孔祥熙纪实>这篇回忆录中,详细叙述了在1939年秋中国经济学社年会上,马寅初当面斥责孔祥熙的史迹.此文被众多著述家作为信史加以引用,在有关马寅初、孔祥熙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笔者经过细致考证,证实了历史上并无"马寅初面斥孔祥熙"之事件.  相似文献   
106.
经济行动与社会关系——对浙江省义乌市H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H村的传统副业形成原因主要是其与农业的内在联系及其改善生活状况的功能;经济行动嵌于社会关系之中;经济行动改变或扩大原有的社会关系;该村的"两委"同时拥有"同意权力"、"时势权力"、"教化性权力",从而有效地改善经商办厂的环境条件,同时促使村民传承勤劳致富的传统,不断推动非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俄罗斯的"新经济政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相似点,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在 70年代 ,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推行面向亚洲政策 ,就其原因而言 ,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面向亚洲”与澳大利亚自身经济特点、国际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This study examines job mobility in Korean labor markets since the 1997 economic crisis. The rising job mobility in Korea is analyzed by focusing on structural change in labor markets. Using the Korean Labor and Income Panel Study and discrete-time event history analysis, I estimate the job-stabilizing effects of 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change on job mobility.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I found that internal labor markets were weakening between 1998 and 2000. Second, the job-stabilizing effects of internal labor markets on job mobility diminished between 1998 and 2000. Finally,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labor markets on job mobility was contingent on the level of structural change. The effect of internal labor markets on job mobility was stronger in turbulent or contracting industries. This effect, however, also became weaker over time. The implications for Korean labor marke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0.
The issue of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is usually viewed from a macroeconomic perspective, using indicators such as the income per head,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the inflation rate.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ossibility of an associated convergence in ‘well-being’ across countries. Since recent literature has shown that subjective well-being (life satisfaction, ‘happines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t is natural to ask not only whether or not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verges, but also, whether, how and to what extent this process is linked to macroeconomic convergence. In this paper we use self-rated life satisfaction elicited in large scale surveys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We find evidence of convergence of life satisfaction across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to the convergence in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mong the various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the convergence in inflation rates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for the convergence in life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