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691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265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500篇
理论方法论   387篇
综合类   1798篇
社会学   97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从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学习起,尤其是语音知识中的难点,还要学习普通话运用方面的知识,在实际使用中,克服方言音,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语言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涵养。  相似文献   
22.
学生的习作素材从何而来?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努力让学生“演奏”好这样三部曲:从小留心身边的生活,关心国家的大事,洞察世界的风云,如此简单而已。因为这三部曲为学生的观察和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演奏”好这三部曲,学生才能更好地取材构思,起草加工,这是学生积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具体谈一谈怎样“演奏”好这三部曲。  相似文献   
23.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专业知识是其内在品性,专业能力是其外现特性,专业角色是其在实务中的功能展示。  相似文献   
24.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研究的效果。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语文课程标准》开篇便指出了“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告诉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25.
邓小平说:“中国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我认为,这里的“人”既包括了领导客体又包括领导主体。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领导者提高“人本”素养。  相似文献   
26.
对健美操教学培养大学生艺术表现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健美操是融力量美与形体美为一体的高雅体育项目,深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中,注重其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健美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借助艺术基本理论和运动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健美操特点以及教学经验,文章从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健美操艺术表现力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不少大学生在网络应用方面因为媒介素养的缺乏,而出现一些偏离、失范和依赖的行为。高校的媒介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和网络的识辨能力、批判能力、醒觉能力、管理能力和创制能力。网络素养的获得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水平,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8.
29.
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出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时,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