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从考察朱熹"讽诵涵泳"的基本意蕴与"兴"的内在一致性入手,对"讽诵涵泳"诠释方式的心理流程作了基本探析.朱熹的"讽诵涵泳"是中国传统诠释理论尤其是接受理论成熟的标志."讽诵涵泳"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诠释学理论资源之一,从而使得"讽诵涵泳"与中国古代的审美方式及审美创造有着极为内在的联系,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2.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自编成以来在中华民族语言及其文化发展中就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诗经》英译本较多,各有千秋。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诗经》在形式上的美学因素,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诗经》几个英译本在传递原文形式美学因素上的优点和不足,旨在摸索中国古籍翻译实践的普遍原则,并寻找新视角。对比研究表明,原文中的美学因素是否能以恰当的形式体现在译本中,是译本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关于《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34.
在孔子及其后学七十子所畅论的心性话题里,产生了对日后中国文学理论及实践至关重要的情论,《性自命出》见出情论的活跃。至荀子学派,情性论随着情欲一体的话语在儒学衰落的大背景下亦有式微之势。汉初《韩诗外传》的情性论是对七十子的一次回归,在诗学与性命道学之间架起了桥梁并可能借说诗的方式推动了诗学话语里“情”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