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8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艳萍 《阴山学刊》2007,20(1):123-128
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中既有表现友好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又有隐藏在背后的政治安全矛盾。中日矛盾主要责任在日本。不断巩固和扩大共同利益,减少矛盾对抗;以多边合作取代双边合作,加强战略对话构建安全制度框架;摆脱情感式的思维模式,代之以战略性的新思维是改善和发展中日战略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秘鲁货船马里亚老士号因拐运华工在日本横滨被扣并引起一场国际诉讼,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亲自指挥,神奈川县长官大江卓自任审判长,终于将被拐华工全部解救出来,并通知清政府派人赴日将其接回中国;而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政府大员也相当重视此事,公文往来,讨论处理办法,积极回应,并派遣上海地方官员陈福勋赴日将被拐华工带回中国.陈福勋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赴日办理交涉的外交使节,而该事件使刚刚起步的近代中日关系第一次产生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3.
甲午之战中国失败的原因包括中日两国社会发展阶段、国内经济政治实力、对战争的准备情况、日本组成举国一致的战争体制、两国战争指导原则、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清代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在国际事务上,朝野上下颟顸无能,内政一沓糊涂,赔款压力山大,经济成长乏力,贪污腐败成风,武备不兴,民气不扬,对付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小国日本,战败是必然的。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而给日本发挥其侵略扩张野心带来巨大的刺激。在国际局势上,甲午战争的结果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中国历史上与周边亚洲国家建立的宗藩关系体系彻底瓦解,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关系体系。客观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在给予中国沉重一击的同时,也促成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应居安思危,常有战备之思,使我国永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4.
吴佩军 《唐都学刊》2004,20(4):88-90
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 ,与棉花栽种、纺织技术有关的文化传播曾是重要的一页。棉花栽种与纺织技术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同时 ,不断流向日本 ,日本在对其适应、接受的过程中 ,逐渐整合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5.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是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与"二战"后美国横加干预密切相关的岛屿及相关海域的主权争议问题;是涉及到民族感情、地缘政治、资源能源、台湾问题等容易影响中日关系全局的局部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促使中日关系健康发展,首先需了解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历史真相的来龙去脉、正确的国际法解释,并对容易引起误解的若干问题加以必要的说明与澄清。  相似文献   
66.
网络民族情绪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平台展现出的一种民族情绪。结合近几年中日之间发生的一些网络摩擦事件,利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网络民族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网络民族情绪就是许多个体在"后台"展示的一种自我冲动,通过"后台"展示的这种冲动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正确的疏导可以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发展,不加约束的任其宣泄则可能导致民族关系的恶化。  相似文献   
67.
张荫桓是近代著名外交家。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议和谈判中,张荫桓积极参与议和方针的策划,并被选派为议和大臣到日本谈判,日本方面以中国议和使臣“全权不足”为由拒绝谈判,文章从中日两方面剖析张荫桓赴日谈判被拒的原因。回国后,张荫桓继续协助李鸿章对日议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引发俄日、中俄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中俄日三角关系及其相互影响规律的研究,认为日本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有着多层的战略考虑,其基本意图是满足国内经济需求,改善日俄关系,平衡中国的崛起。从长远来看,日本虽极力拉拢俄罗斯,但对中俄两国合作产生的负面作用有限,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更为乐观。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的趋势下,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互动始终呈现两边长、一边短的状态,这与日本和美国建立、发展紧密的同盟关系,从而对中俄两国构成直接的安全威胁有关。受中俄日三角关系特点的制约,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很难展开。  相似文献   
69.
20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战前战中、战后与和汉比较文学3个阶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21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要在传统的出典考据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关注日中历时性或共时性"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寻求两国间乃至人类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从跨文化研究角度,考察了中日在“中日关系史认识”、“伦理价值观”和“面子体系”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并结合“历史认识”问题,阐析了这些文化差异对于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所具有的隔膜作用,以求为解明近年来中日摩擦冲突频发的部分文化原因,寻求增进中日相互理解和文化认同的途径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