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村落及村落中的人群、广场、本主庙、斋堂等是白族文化内涵保护的直接载体和传承场.作者透过种种实际情况,提出白族文化需要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2.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加速了中国传统政治的解体 ,而且在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同时 ,引入了某些现代政治的因素。这在不自觉中顺应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潮流 ,加快了中国由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步伐。  相似文献   
43.
有学者根据傣族文献的记载认为,傣族在公元前5世纪时曾建立过一个地跨云南西部和缅甸的“达光王国”,并把“达光王国”写进了有关傣族历史的论著之中。本文作者根据其掌握的资料对“达光王国”进行了考证后指出,傣族文献中有关“达光王国”的记载,实际上是流传到傣族地区并被“傣化”后写进了傣族文献的一些缅甸史籍中关于缅甸历史上的“太公王国”的传说故事,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44.
汉魏之际,以汝南袁氏、应氏,颍川荀氏、陈氏、钟氏等为代表的中原世家大族为了谋取政治利益,维护自身政治和社会地位,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在教育、经学、历史、文学及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不仅是这一地区文化活动的领导群体,而且是全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45.
南亚小国布鲁克巴(今不丹国),曾经一度内附与大清王朝,成为清代的属国.但学界时此,尚无专论.本文利用新出版材料对清王朝与布鲁克巴这种政治关系作初步探讨,疏漏缺失,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6.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同为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他们的政治意识即对洋人、洋教、政权和清政府等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传统观点认为汉政府分立乌孙两昆弥之事在甘露元年。但据新近出土的悬泉汉简部分释文分析 ,汉王朝分立两昆弥事应在宣帝甘露二年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楚纹饰的表现对象、发生机制、深层内蕴进行了探讨。就表现内容而言 ,楚纹饰有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 ,其中又以龙纹、凤纹、鹿纹、圆涡纹、神灵鬼怪图案最富特色 ;从发生机制上而言 ,它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 ,与巫官文化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同时 ,它又是楚人对自身艺术经验的总结 ,对前人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创变的结果 ;从深层内蕴而言 ,楚纹饰“艺术———巫术一体化”现象是楚人生命意识的符码化形态 ,它复现了楚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审美追求和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49.
秦朝成为短命王朝,并非千百年来史坛众口一词所认为的只是“酷刑”、“暴政”所致。秦速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统一后不适时地一味推行准军事化的法治国策和统治方式。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仅是秦速亡的纵火者,而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六国旧贵族的激烈反抗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倾覆  相似文献   
50.
渤海国与中亚粟特文明的关系是渤海史研究的新领域。从文献学与考古学的整合研究情况看,粟末在营州期间就与粟特移民有密切关系。并因之参与了隋唐时期在营州地区的政治、军事活动,为粟末部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渤海国建立后,原营州粟特移民亦随之成为渤海国之编户,在渤海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作用,并在渤海国的经济贸易、金融流通和宗教文化建设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