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37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3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ditions of alignment between an organization's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well-being initiatives (WBIs) offered to employees and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the latter. W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ditions of alignment between offered and perceived WBIs in three companies with different business strategies.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the alignment between offered and perceived benefits depends on what we label as “shared strategic intentionality”: (1) how employers us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s business strategy to craft WBIs and (2) employees' attributions about why their employers offer WBIs the way they do and of the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s business strategy. We contribute to the strategic HRM literature by proposing an integrative position with regard to the macro (i.e., employer-focused) and micro (i.e., employee-focused) research traditions. Our posi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looking at employers' intentions and at employees' attributions of intentions simultaneously, and unravels the central role of business strategy in shaping their alignment. From a practical standpoint, not only do we bring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egic HRM challenges faced by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in settings with different business strategies, but we also initiat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traps and best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configuring effective WBIs i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32.
阐述了战略信息系统的内涵以及中小企业战略信息系统的建设意义,分析了中小企业战略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3.
Loddon Mallee Integrated Cancer Service plays a key role in planning the delivery of cancer services in the Loddon Mallee Region of Victoria, Australia. Forecasting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lanning for these services.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from an industry perspective. We describe the context of our work,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forecasting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discuss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with forecasting models, and list issues associated with applying these models. An extensive bibliography illustrates the world-wide interest in this forecasting problem. We hope that it is useful to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34.
指出网络计划技术中求解结点时间是网络时间计算的重点.抓住结点,就可突破网络.在笔者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向读者推荐一有利于读者学习和使用的简易口诀和简图.最后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5.
以战略核心能力衡量专业化与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企业成长的三个阶段具体分析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优劣,进而在战略核心能力基础上综 合辩证地分析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指出专业化经营并不完全排斥多元化发展,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有实 行多元化发展的可能,而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增强专业化经营的实力,即专业化和多元化都只是 增强战略核心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企业应选择能最大幅度地增强战略核心能力的扩张方式。  相似文献   
36.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由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大量潜在交易无法实施,降低了市场运行的效率。本文指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并基于大数据技术发展动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商业信息服务模式,深入分析了其中所包括的主体及其主要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7.
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与中国面临挑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05年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WTO成员各有思考,无论是处于成本相对劣势的发达国家,还是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潜力都特别忧虑。实际上,中国的出口环境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配额取消就可以长驱直入各国市场,因为各国对自己市场的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中国要转变出口追求标准,即从单纯的追求创汇总额向追求出口利润或净利益转变。为此,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要追求企业和国家高效益,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地组织产品生产,形成本国企业对特定产品市场的垄断,以便靠价格控制,而不是数量激增获得最大限度的出口收益。  相似文献   
38.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中国民营企业与东南亚华人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也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战略态势和东南亚华人企业战略态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民营企业与东南亚华人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4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之势愈加明显,各种新兴网络应用服务层出不穷。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调整,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首先需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地指导产业发展;其次有必要打破体制壁垒,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再者,营造开放的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从而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网络信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