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4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7篇
人口学   95篇
丛书文集   292篇
理论方法论   93篇
综合类   2321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过程也大大加快,但是城乡发展、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城市之间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协调的因素,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突出,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省包括86个县区,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县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但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了定量揭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分布现状、差异以及相似性,笔者拟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43.
1917年京直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京直地区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大水灾,一百多个县被淹,几百万人口受灾,灾情十分严重。水灾发生后,北洋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施行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使灾民的困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赈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使赈灾效果大打折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4.
宗教建筑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又是宗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不同教派的寺院极为生动明显地折射出相应宗教文化的发展踪迹。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将苯教发展历史与苯教寺院的发展相联系,对藏地苯教寺庙的发展演变、地区分布以及建筑特点进行初步的研究,并以卫藏地区的热拉雍仲林寺和卫藏周边地区雍仲拉顶寺的两个代表性寺院为例,详细描写寺院的情形,期望能够对藏地宗教建筑的了解起到一定的查遗补漏的作用,同时,对苯教寺庙建筑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对丰富多彩的藏文化作出更为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45.
根据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之一———先占原则,通过事实的考证及法学理论的探讨,分析了中国对该海域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提出了南沙群岛在中国发现以前是无主地,它是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利用、最早归入中国版图和行使管辖的,中国对其享有先占权。从而说明南沙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领土主权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46.
重庆民族地区具有完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深邃的古文化遗存,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21世纪,重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要突出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知识性,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注意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开发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4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考虑到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功能。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民族地区只有在维护自身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利用和改造,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的协调功能。因此,民族地区应当在继续维护传统生态文化的多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根据现行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把其改造成为“强生态文化”,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适应现行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包括精神、物质、制度层面的整体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8.
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空间分析法,从公平性和均衡性视角,对全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养老机构的空间布局特征展开研究,探究我国养老机构整体发展历程与演化特点,并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各县域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期(1949—1977年)、增长期(1978—1998年)、规范期(1999—2008年)和建设期(2009—2020年)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养老机构总体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较为分散,供给水平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值;我国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出现多个聚集核心,布局总体呈“品字形”分布,密度由聚集中心向周边地区逐渐递减;按规模划分有效服务半径评价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更为有效,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可达性明显优于西北部地区,西北部多数为可达性低值区,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9.
基于2019年三峡库区移民生计专题调查数据,采用OLS、PSM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变化以及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三峡水电工程移民搬迁显著减少了移民生计资本,且对外迁安置移民生计资本的负向影响比就地安置移民更大;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均能显著增加移民生计资本,但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回报率显著低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自致努力对生计资本的回报率在移民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中没有显著差异,该结论没有受到安置方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随着生计资本分位点的提高,自致努力和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提升效应呈现递增趋势,这会扩大移民之间的生计资本差距。据此提出依据不同参照群体完善移民生计资本恢复和发展的评价制度,建立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移民生计资本培育路径,同时加快缩小移民内部群体间生计资本差距等建议。  相似文献   
50.
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快速变迁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准科层化倾向不利于政党政治的社会化基础建构,易造成执政党在乡村场域中的关系边缘化和治理悬浮化,消解这种边缘与悬浮风险的核心在于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双向整合-理性嵌入”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机制。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优化、精英下沉与精英吸纳以及选择性激励强化党的内部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制度和价值的多维理性嵌入的方式整合乡村社会,在嵌入的过程中建构以群众为基础的治理资源、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技能以及培育村庄的政治社会化意识。在通过此机制综合分析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过程中,归纳出政党整合在村治创新中的核心价值是形成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轴心、村庄多元主体有机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此外,这种“双向整合-理性嵌入”机制的功能发挥依赖于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简约主义治理的激活以及理性服务型政党的建构的三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