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管他"是一个至今未被收入虚词词典的连词性成分。在现代汉语中,"管他"虽然没有词汇化为一个词,但它是一个经过句法上的并入操作而实现的韵律词,比"管"更有资格充当连词性成分。"管他"语法化为连词性成分首先是语义条件,即"管"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心理动词、代词"他"的意义虚化,其次是语音条件,即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自然音步模式。此外,"管他"语法化为连词的直接语境是反问句,相关语境是否定句。  相似文献   
52.
家屋作为私人空间与村寨作为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的身体提供居住和活动的空间。然而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傣德人家,家屋、村寨在作为建筑学意义上的物理空间之外,则更多展示出该社会关于建筑与人的生命关系的认识。在这一认识体系下,家屋、村寨与人一样都是有魂的,前者不仅是后者容留身体的物理空间,更是后者安顿魂魄的魂体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家屋、村寨与人的身体一样,都是有生命、需喂养、要维护的。可以说在耿马傣德的观念系统中,这些建筑物与人的生命体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本文将《金史·世纪》与《金史·石显传》中关于孩懒水乌林荅部的记载加以对比、分析,认为《金史·石显传》的记载更接近宗翰等人整理的祖宗旧事,《金史·世纪》相关内容是金朝史臣据旧事改编而成的。按出虎水完颜部是受辽朝命令对孩懒水乌林荅部进行讨伐。《金史·世纪》特地将此事改写,回避乌古乃曾受命于辽的事实。  相似文献   
54.
鲁迅在《孔乙己》中对"茴香豆"展开的细节描写,虽然表现了孔乙己迂腐可笑、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但同时也展现了孔乙己的天真善良、乐观慷慨,以及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热,将社会对孔乙己的冷淡,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写了出来。这一细节描写在艺术上取得的诸多成就,是小说能够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茴香豆"这一细节描写,就没有《孔乙己》这篇佳作。  相似文献   
55.
今人关于《大公报》的论著浩如烟海,却鲜有人关注时人对其怎样的印象。当时"读报阶层"对《大公报》基本是持认可态度,报纸的销量是最好的体现。但所谓树大招风,在跌宕起伏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大公报》对重大事件所发出的声音又不免会招来非议。因为在"九一八"事变中主张"不抵抗"使其受尽了非议,很快又不幸背上了诱发"闽变"的黑锅;华北局势吃紧时的"南迁"被认为是不担当;而解放战争时期更是两边挨骂,既被骂作对国民政府"小骂大帮忙"的软弱资产阶级,又被骂作"向来亲共"的"赤色汉奸"。时人对《大公报》的这些非议的背后不排除有单纯的爱国心的驱使,但更多的是有复杂的利益关系掺杂其间。  相似文献   
56.
征文是晚清寓华传教士为吸引中国人关注基督福音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晚清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万国公报》也采用了这一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万国公报》不仅引起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关注,并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征文不仅是《万国公报》稿件的重要来源,也是其在晚清社会具有影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7.
唐朝之前周公和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柳宗元看来孔子的地位高于周公。其中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受唐代当时的学术思潮的影响;二是与武则天时期柳宗元家族所受到的迫害有关系;三是跟柳宗元学习陆质先生"新春秋"的经学思想有直接的关系。由第三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抑周尊孔实质是庶族地主阶层在中唐时期已经崛起并进一步要求获得发言权的诉求。  相似文献   
58.
包燕 《社会科学》2012,(6):187-192
"国家形象"既是国家现实的呈现,也是媒介建构的结果。以上世纪70年代的《精武门》、90年代的《黄飞鸿》、新世纪初的《叶问》等华语功夫电影为中心,考察影像中的国家形象与时代的互文关系,我们发现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经历了政治认同焦虑、物质现代性追寻、文化自信重建的深层嬗变。而新近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在理想性意识形态的敏锐输出同时,呈现出现实质感的匮乏。走出刻板叙事,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感的平衡是华语主流商业电影获得有效认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8,21(5):25-28
1921年《申报》的女性广告塑造了健康、美丽、年轻、时尚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在成为都市消费主体的同时,中国女性开始逐步构建精神层面的现代性。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运用体现了女性在商业中的工具性价值和消费客体的地位。女性广告同时体现出都市女性构建与现代化相连的家庭生活模式的趋向。但是,女性的社会价值定位单一,仍然延续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果十分有限。中国女性的最终解放仍然需要社会的整体演进和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