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谭嗣同哲学思想的启蒙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其启蒙意蕴主要体现在:以"尽变西法"的"全变"说驳斥闭关自守论;以高扬主体意志的"心力"说否定"天命"论传统;以蕴涵"自由、平等、博爱"的"仁"说冲击封建专制主义;以"两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抨击历史倒退论和历史循环论。  相似文献   
82.
元杂剧中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子在与残酷的现实斗争中力求掌握自己的命运,尽力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谭记儿正是关汉卿极力塑造的一位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她在追求理想爱情、维护幸福家庭的道路上大胆地反叛封建礼教,挑战夫权,与权豪势要做出决不妥协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这一典型形象充分反映了元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3.
荔枝作为岭南佳果,在中国古代曾流行于北方。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荔枝意象不多.只是因唐贵妃嗜荔被诗人屡次抒咏,使“讽荔”成为古典咏荔诗一个典型模式。清代广府诗人谭莹的《岭南荔枝词》在“讽荔”模式之外,将荔枝当作独立的审美意象,特别是围绕民俗风情、荔枝本体、借荔喻事三个方面,对岭南荔枝进行诗意呈现,对荔枝风情给予深切凝视,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诗性空间,具有独特的诗美价值。  相似文献   
84.
陈嘉庚深受中国传统孝道的影响,青少年时代,他自觉按照儒家孝的规范“修身齐家”,在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了一个孝子的情怀。陈嘉庚的孝道观念是在闽南文化和陈氏家族遗风的熏陶下形成的,也与他幼时所受儒家教育和家庭影响分不开。考察青年陈嘉庚的孝道实践,剖析其孝心、孝行的文化渊源,可以从一个侧面探寻陈嘉庚精神形成的源头。  相似文献   
85.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01,14(2):5-11
钱先生对宋诗情有独钟,有《宋诗选注》在焉。而《谈艺录》对宋诗,尤其对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与义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评论。提出以“体格性分”别唐宋诗;而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更提出了全新的认识。这些都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诗学价值。对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文体相互“侵入扩充”的观点,来解说宋人的“以文为诗”、“以诗为词”。  相似文献   
86.
唐代以来,“逸”在当时的诗论和画论中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此时,或单用一“逸”字,或用俊逸、艳逸、高逸等合体范畴,或沿用逸方、逸势、逸笔、逸气等与逸相关的名词和概念。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唐人诗画论中的“逸”具有如下内涵:即不循常规,而以内心强大的激情为创作的驱动力;在创作中显示了创作主体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抗衡和对自我理想世界的高扬;作品的整体风格往往是在时代的主潮流之外,因而带有几分“另类”的色彩。  相似文献   
87.
谭嗣同被捕就义之前,曾向梁启超表示彼此要像日本明治维新志士月照与西乡那样,分别承担死者与生者的责任。亡命日本以后,梁启超很快将谭嗣同遗稿《仁学》发表在《清议极》上,履行自己作为生者的责任。然而《仁学》的发表颇经周折,多次中断,且有删改,刊载历时3年。与此同时,梁启超写过3篇《谭嗣同传》,其中的内容各有不同。这些不正常的情况,耐人寻味,反映了清末社会历史大变动时期梁启超思想演变的明确轨迹,以及梁启超思想的复杂性和"多变"中的诚实性。  相似文献   
88.
神话—原型理论认为大母神是一切母亲形象的来源,这里的母亲具有本位和隐喻双重意义。《拯救溺水鱼》有丰富的大母神意象,其中幽灵之旅和探险之旅两条情节主线都融会于寻找母亲的主题。一方面,谭恩美通过血、乌罗伯洛斯、月亮等表征母亲的原型意象刻画叙述者寻找母亲的历程;另一方面,母亲也象征着华裔的精神家园,通过解读子宫洞、无名之地的原型意象,能体会出精神家园对华裔的意义,理解异质文化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陈志明教授是东南亚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除了从事文化变迁与认同、族群与族群关系、海外华人认同、华人民间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外,在饮食文化、民族旅游、原住民及其学校教育等领域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其众多研究领域中关于马来西亚原住民及其学校教育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与评述,以此纪念陈志明教授即将荣休。  相似文献   
90.
中国古代帝制国家的政务运行是建立在发达的公文书制度基础上的。各类文书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形态, 其间的变化体现了制度的成长性变革。汉唐之间向皇帝申报政务的公文书中, 有一类大致经历了由“奏”到“奏案”再到“奏抄”的演变。从作为动词的奏到作为文书专名的奏案、奏抄的变化, 正是汉唐间国家政务申报和审批机制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