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254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61.
Social work educators, employers and policy-makers have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UK social work qualification (DipSW) provides a broad base of practice skills, knowledge and values. However, increasingly complex work, frequent legislative and policy changes, research findings and challenges of working in a societal context of increasing change and diversity all contribute to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adequately equip social workers. Such education cannot be alienated from social workers' employment context, and thus needs to remain mindful of employers' needs while concurrently maintaining academic rigou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a year-long post-qualifying training course run collaboratively between West Sussex Social and Caring Servic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 Chichester. It places some of the experiences of tutors, candidates an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ficers within the wider contex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delivery of social care. In exploring some of the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experienced it seek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 of delivering effective training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fragmented arena. Finally, it considers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s, mindful of future changes in UK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62.
本文针对高师美术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薄弱这一问题,从主客观上分析了具体原因,并从高师版画课教学中的构思、构图、造型语言和版画制作四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途径作了研究.阐述了版画课教学对提高高师美术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中国古代师德观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师德观的主要特征是“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中国古代师德观对当前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师德建设应该吸取中国古代师德观的有益内容。  相似文献   
64.
本文讨论外语精读课“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以学为中心的原则对培养21世纪所需的外语人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应用语言学研究重点从“教方”向“学方”的转变,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如何将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教学法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大英教学现状,提出了大英教学中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结合的灵活、综合的策略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使其成为自主学习者。  相似文献   
66.
延安时期辛安亭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教材编审科科长,编写小学教科书、识字课本、儿童读物四十余种.作为杰出的教育家,辛安亭在教材和通俗读物的编写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陕甘宁边区时期辛安亭编写教材和通俗读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史料,在陕甘宁边区史研究中的作用,一是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教育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辛安亭的平民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7.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适应 2 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结合土壤肥料学的教学特点 ,总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和成绩考核方法等几方面的教改工作实践 ,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8.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教改实验测试成绩数据和一系列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说明了教学改革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创设语言教育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为学生创设语言教育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环境 ,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 ,合理设置课程 ,遵循语言教学本质使课堂教学动态化 ,以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70.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 3+ 2”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管理运筹学教学特征出发,针对学生运筹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3+2"教学模式.研究了实用案例教学法、趣味教学法、计算机"伴侣"教学法这3种教学方法以及布置作业与认真批改的2种教学控制手段.并将为经济管理类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