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4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5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77篇
丛书文集   2450篇
理论方法论   397篇
综合类   10695篇
社会学   358篇
统计学   1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921篇
  2011年   1226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924篇
  2008年   920篇
  2007年   1170篇
  2006年   1059篇
  2005年   983篇
  2004年   981篇
  2003年   898篇
  2002年   716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991.
王素敏 《阴山学刊》2005,18(4):54-57
《蒙古秘史》是一部在历史学、军事学、文学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的著作。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切入的角度却往往局限于男性人物,而对于女性人物不仅涉及很少且论述不够全面。事实上,凡是男性人物能够对作品及事件构成重大影响之处,女性同样产生着影响。而“特定历史语境下对女性的道德评判”、“在重大军事冲突中女性的影响”、“文学语境下对女性情感的独特抒写”是能够彰显其特色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2.
李贺诗风宋末即有仿效者,至元初,谢翱、刘辰翁等提倡揄扬,促成了李贺诗风的影响扩大。宋末元初诗人对李贺的接受和学习,一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宋末元初家国巨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更能理解李贺,欣赏李贺。  相似文献   
993.
1980年代主流文学史在接受并经典化舒婷诗歌的同时,夸大的是与时代和主流达成的某种妥协,而忽略和压低了其内蕴的反叛性,这造成了对舒婷诗歌的某种误读。由此,舒婷成为"没有先锋性的先锋诗人"。这一结果是1980年代先锋艺术由边缘进入主流话语言说场域的宿命与无奈。  相似文献   
994.
摘句是古代诗话的一种重要批评方式,起源于先秦,应用广泛,注重感悟。摘句现象存在于古代诗选、句图、类书等载体。研究古代摘句现象,应该进一步分析摘句长期存在的原因、摘句批评与全篇研究的不同、读者对摘句的接受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徐勇 《河北学刊》2007,27(2):58-63
本文由近年来《物权法》中土地权属问题的热烈讨论而引起,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土地制度变迁。现代国家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双重性。“土地归公”遵循的是民族—国家的逻辑,它为建构统一的主权、强大的中央权威和对乡土社会的渗透提供了基础。但是,民族—国家的持续性合法基础来自于国民认同。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构,农民获得土地权益的要求愈益强烈。从家庭经营到《物权法》的“地权属民”原则,是民主—国家建构的逻辑,也是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达到相对均衡的产物,它可以建构起农民对国家的制度化认同。  相似文献   
996.
白话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书最具震撼力、影响最持久的是它独具特色的语言。全书基本以山东方言写成,本文试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歇后语和俚语三个方面略谈《醒世姻缘传》的语言。  相似文献   
997.
梁鸿 《阴山学刊》2006,19(1):55-58
在《茶叶之路--欧亚商路兴衰三百年》中,邓九刚先生纵向跨越几百年的历史,从纯粹商业发展的角度描述分析历史的发展和成因,展示了封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点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读性,同时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情、诗性是本书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全书真正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用一种宏大的历史主义观点来思索这段历史的意义,由此引申出对整个民族的文化思考和经济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8.
论消费异化有悖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中的一些消费现象和消费活动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威胁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的消费现象和消费活动就是消费异化。它忽视物质能量的转化规律,在社会化经济行为中改变了生产、消费和需要三者间的关系,最终使消费背离它的终极目的。消费异化有悖于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它使人的需要得到畸形满足,一方面是物质需要的过度满足,另一方面是精神需要满足的物质化。在异化消费中,人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自由,也没有真正获得幸福,更没有在物质丰富的消费社会中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夏根 《学术探索》2003,1(12):12-1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加突出人的主体力量的重要,时代呼唤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确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互为前提、互为条件,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党内合作,对于国共两党都不是无条件的。孙中山之所以坚持党内合作是惟一的合作形式,前提就是共产党必须服从国民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最终接受这一形式,其原因不仅在于共产国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更重要的是在三大前后从理论上也认同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在此前提下,中共提出国民党必须是各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中共在国民党中必须具有独立性作为党内合作的两个条件。然而,这两个条件并没有得到国民党方面的认可。在苏俄、共产国际的作用下,两党的党内合作是在分歧并不明显的情况下确立的,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不稳定性、暂时性的特点。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党内合作形式不能简单否定。同时,考虑到中共实现其独立性的困难程度,对这一合作形式的肯定不应该绝对化。随着上述合作条件的相继变化,对这一合作形式的肯定评价也不能贯通整个国民革命时期,而只能限于两党合作伊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