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2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50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6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95篇
丛书文集   2186篇
理论方法论   375篇
综合类   9432篇
社会学   384篇
统计学   2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628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1120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874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783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构筑开放型经济是“以开放促改革”的必然要求;就业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92.
新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选举经验、建国初期民主建政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苏联的选举制度,根据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来的.第一部选举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选举制度的诞生.第二部选举法的制定和对第二部选举法的五次修正,发展和完善了我国选举制度.我国选举制度建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六个“坚持”上,即坚持对党对选举制度建设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实际的民主,坚持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单项突破和地方先行.  相似文献   
993.
关于《诗经·小雅·大田》的主旨,众说纷纭,主要有“刺幽王”、“颂美”、“省敛”、“祭祀”等几种说法。其中“祭祀”说细分为“报祭”和“因农事而及祭祀”两类。经过分析文本的字词、内在逻辑以及联系古老的蜡词,《大田》乃贵族为祈年而祭祀田祖之诗。  相似文献   
994.
在群众路线教育时,重提焦裕禄精神,因为焦裕禄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完善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宗旨的综合体现。本文试图在分析焦裕禄精神产生的根源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提出如何实现焦裕禄精神的常态化,这对于充分发挥焦裕禄精神带动社会前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形象学、伦理学、心理学、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方法,梳理归纳出现实中国、伦理中国、虚幻中国、英雄中国四种"中国形象",并从写作语言、时代语境以及作者身份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里中国形象的历史流变,形成机制及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996.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反映在《原道》至《辨骚》五篇中,《序志篇》称这些篇目为"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和《宗经》三篇,关系密切,阐述执正之理,核心是阐明圣人根据道和上天意志制作的经书是文章的典范和渊源。因此为文必须宗法经书,故《宗经》是三篇的结穴所在。在这三篇中,刘勰阐明了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艺术思想标准这些文学问题的根本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於梨华的小说关注台湾留学生和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她笔下的美国呈现为一种较为复杂的非人性形象。从寂寞的孤岛、理想的失落、淡漠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种族歧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於梨华小说中独特的美国形象。离散造成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边缘人的特殊地位,是影响作家构建美国形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象似性的研究不仅存在于词汇、句法层面,还存在于篇章层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利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映射,从语音象似、图形象似、数量象似、顺序象似、距离象似和心理象似六方面重新审视并详细解析《红色手推车》一诗,力证象似性研究在诗歌写作和赏析层面有着非凡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本实验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回避社会赞许效应等干扰因素,考察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女性印象的内隐态度,发现他们更认同与现代女性形象即他们女性印象是积极地,独立自主的。且这种内隐认同态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及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鲁德亚德·吉卜林以自身独特的人生履历、在其文章中显著的说教风格及其跟殖民主义之间所保持的万般联系,使他逐渐成为英国文学领域里一位争议性的作家。其作品《丛林故事》作为他短篇集中有着最大影响力和流传范围的最广的动物题材小说,综合性地体现了他的创作主体与理念。从表面而言,该小说是一部既有趣又新奇的动物故事集,然而从表象之后的深层次来看,却包含作者对于两种文化影响下自身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