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79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485篇
理论方法论   110篇
综合类   2744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和谐管理双规则机制的探索性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企业组织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模式,验证了“双规则”机制在企业组织中存在的普遍性,进一步论证了和谐管理理论所倡导的“双规则”机制问题求解思路的可行性,为复杂多变环境下的管理问题求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人身自由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权利,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护通过宪法确认,由具体的法律制度落实。我国法律制度中缺乏对行政权剥夺人身自由权的权力制约,从而使得人身自由权遭到严重侵害。暂时性法律保护的权力制约性、暂时性、及时性(中止性)和救济中的救济能够实现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人身自由权遭受严重损害的现实和现有的监督机制不足以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必然。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政策要求、国外的成功经验、民法上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践经验以及刑罚执行上的“刀下留人”的经验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可能。暂时性人身自由的法律保护制度适用于行政行为。借鉴西方人身保护状制度、建立限制人身自由行为的事前报告审查和行政相对人请求保护制度,能够实现人身自由的暂时性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3.
吴昕孺是一位实力派诗人,也是“好诗主义”的提倡者、践行者之一。他的长诗《原野》堪称长篇巨制,既走出了新乡土诗派的阴影,又避免了掉入当前粗陋化写作的陷阱,且能别开生面,以现代性突进作为书写技法和叙述方向。吴昕孺以自己独立、清醒的价值观和文学观,以自己的探索和坚守,形成了一种颇具个性化的“书生写作”现象。  相似文献   
74.
研究需求受价格和商誉共同影响下易逝品动态定价与广告投资策略的联合决策问题。在初始库存确定的情形下,在某待定销售周期内,企业通过投入广告提升自身商誉从而拓宽市场,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联合最优动态定价及广告投资策略模型。应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求得不同系统参数下最优动态定价和广告投资策略及最优的销售周期。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参数灵敏度分析检验系统参数对最优策略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75.
经济原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普遍规律之一。从经济原则入手,探讨了广告语篇互文性的经济性理据,分析了互文性手段在广告语篇应用中实现的具体方式。经济原则是广告中使用互文性手段的根源。  相似文献   
76.
处分原则是最能反映民事诉讼特色的基本原则。由于诉讼传统、理论以及观念的差异,各国关于处分原则的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模式:大陆法系的"处分权主义"、英美法系对抗制下的处分原则、苏联的"职权干预式"处分原则。其中,大陆法系的立法模式为中国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处分原则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7.
王会 《职业时空》2012,(4):108-109
主要对机械专业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8.
The problem of interaction selection in high-dimensional data analysis has recently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This note aims to address and clarify several fundamental issues in interaction selection for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especially when the input dimension p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sample size n. We first discuss how to give a formal definition of “importance” for main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Then we focus on two-stage methods, which are computationally attractive for high-dimensional data analysis but thus far have been regarded as heuristic. We revisit the counterexample of Turlach and provide new insight to justify two-stage methods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the end, we suggest new strategies for interaction selection under the marginality principle and provide some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英语首字母缩略词在汉语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部分学者对汉语言纯洁性的担忧。文章在结合相关翻译学理论、语言经济原则和语言社会属性等问题探讨的基础之上,认为英语字母缩略词的流行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保持汉语的活力,并且无碍于汉语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80.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has been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treaties since the 1980s. Through varying formulations, it states that when an activity can lead to a catastrophe for human health or the environm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it even if the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is not fully established scientifically.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has been critically discussed from many sides. 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a theoretical argument by Peterson (2006) according to which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s incoherent with other desiderata of 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and thus cannot be used as a decision rule that selects an action among several ones. I claim here that Peterson's argument fails to establish the incoherence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by attacking three of its premises. I argue (i) that Peterson's treatment of uncertainties lacks generality, (ii) that his Archimedian condition is problematic for incommensurability reasons, and (iii) that his explication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s not adequate. This leads me to conjecture that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can be envisaged as a coherent decision rule, ag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