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钟惺、谭元春在《诗归》中以"厚""真"为标准对阮籍《咏怀》诗持批评与贬低的态度,认为其既不如此前的《古诗十九首》,又不如唐代的《感遇》.这种贬低一方面源于他们独特的诗学观,另一方面又与他们对阮籍性情、诗歌特点的认知有关.此外,还有针对七子派复古诗学——尤其是对李攀龙《古今诗删》不满的现实因素.《诗归》对阮诗的评价引起了明清诗论家激烈的反驳,这其中固然有钱谦益、陈子龙等人的影响,也有易代之际的时代因素,但批评者大多还是立足于诗学本身.他们认为钟、谭不过是"尚奇""好尽""浅陋",故多重申《咏怀》有性情、多蕴藉,潘德舆则从性情之正摈斥《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而扬张九龄《感遇》,客观上又扩大了《咏怀》诗接受史之丰富蕴含.  相似文献   
92.
王娟 《兰州学刊》2010,(7):169-173
文章主要研究“V—neg—V0”与“VO-neg—V”两种正反1"3句的生成机制。我们认为正反问句中的“V—neg—V”是由基础形式的动词“V”带上能够恰当表达动词体的否定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构成。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构成的形式是“A—neg—A”,双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形式主要有“A—neg—AB”和“AB—neg—A”两种。“A—neg—A”和“AB—neg-AB”这两种形式与“A—neg—AB”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分别生成“V-neg—V0”正反问句和“VO—neg—V”问句。正反问句中的I范围内的标识语气类型的中心语Foc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两种正反问句中的“V-neg—V”形式和“VO-neg—V”形式移位至Foc位置。正反问句的语气类型已经通过中心语Foc得到标识,所以正反问句不需要投射至C来重复进行标识。  相似文献   
93.
李敬爱 《兰州学刊》2010,(Z1):109-111
在人们使用的语言过程中,时而会出现不符合语法或听话人难以理解的的句子。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把它们规划入"病"这个词里面,而不再探讨。因为它们也是在人们使用语言中产生的。所以我们应该与关注合乎规范的正常语句一样,对待它们。其实,有时我们注意分析"病句"时,也许会更好地解释以前难以解释的语法现象。文章为了更好地解释"5000农民工节前补到1100万工资"这句话在语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认知的角度对"V+到+X"句型进行了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94.
王爱军 《东西南北》2014,(19):74-75
历史上,蔡文姬以才女著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奈何天妒红颜,一生命途多舛。所幸,她的才华为乱世枭雄曹操所赏识,让“文姬归汉”,为我们演绎了流传千古的文化传奇。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教学实验证明:集中教授几个隐喻概念的“V+down ”构式时,对于中等水平的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来说,用认知语言学方法(CLA)与意义猜测法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独采用CLA更有效。实验一用CLA和传统教学法分别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两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二选取实验一相同的材料,用CLA与意义猜测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实验,发现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CLA。本文还认为,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中国成年外语学习者,同时教授几个相关隐喻概念的同一短语动词构式比同时教授几个不相关隐喻概念的不同短语动词构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96.
不少评,《红楼梦》的文章,常常只看到作者“万境归空”的色空意向,却没有分析因色变空的轨迹流程。笔者在细读《红楼梦》大作中,结合佛学中的“成、住、坏、空”思想,愈发觉得作者是在探索一个宇宙的终极规律。  相似文献   
97.
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当代生态小说顺应这一社会思潮而出现。当代中国作家们试图通过人与自然的亲近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以人类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偏差,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希望以生态人格的建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自我精神与自然环境的双重拯救。  相似文献   
98.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其语言通俗,词汇丰富,涉及面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初年的语言实际,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书的一些词语未被《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等一些大中型语文工具书收录。一些词语虽然被《汉语大词典》等立目,但存在着义项漏收、书证晚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构式义的角度分析了N1+V1得+N2+V2句式的两种类型:结果句和致使句,并认为构式义在给句子分类时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构式义和句中动词义相互作用,构式义与动词义一致时,生成合格的句子,当构式义与动词义不一致时,构式义通过压制使动词意义发生变化,从而使动词进入句式。同时分析了能进入N1+V1得+N2+V2句式中的动词类型,解释了此类动词进入句式的原因。本文还探讨了构式语法在汉语短语和词这两级单位中的应用,并认为构式语法在构式义突显时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0.
姜丽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2):139-144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一种,其书面性和正式性的主要表现之一便是运用大量如“大力发展”、“切实加强”、“逐步改进”等的“双A+双V”的偏正搭配。这些偏正搭配在表达上严谨、准确,有的由于经常使用已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程式用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偏正搭配的两个组成部分“双A”和“双V”为节点词对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此种模式作统计,可以发现,此种模式的表达符合政府工作报告公文语体的性质,在表达上准确、规范、严谨、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