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38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明洪武、弘治年间文化政策与文言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洪武至弘治年间,君主强力推行定程、朱理学于一统的文化政策,十分强调儒家义理在诗文中的教化功能,并以此指导当时的文艺演出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主要有5部,创作者虽身份各异,地域不同,但其内容多为神仙道化、劝诫讽谏、粉饰太平、惩恶扬善,其中宣扬道德教化的篇目所占比例最大,这与当时朝廷的文化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可见,当政局稳定、政治权力处于上升期时,朝廷所倡导的文学观念是可以得到推行的。  相似文献   
52.
里耶秦简8——455号木方,属于官员个人抄录的有关秦统一之际有关文书用语的汇集。文书抄录是当时国家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有官方行为,也有私人行为。正因为文书抄录过程中容易出现文字的讹误或脱漏,所以战国时期国家制定了政令法规文件的定期核对制度,以保证政令信息的准确和畅通。官方文书抄录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官吏出于实用或爱好,纷纷抄录和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法律方面的文书档案。这正是考古发掘在墓葬中得以发现大量简牍资料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夷坚志》创造了许多新故事题材和类型,有在宋代商业经济影响下出现的局骗、海外经商者的历险故事,拾金不昧者的高举等。佛道故事体现出信仰的普及化、世俗化的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灵,鬼灵精怪故事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公案题材小说,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4.
新诗的白话——口语属于线性陈述类逻辑语言体系,这对意象呈示不很有利。为让这一类语言能具有激活想象、产生陌生化效果以充分呈示意象,新诗探求到一个遵语法反修辞规范的语言建设策略。这个策略导致新诗确立了三种意象呈示的语言形态:以通感呈示的闻一多式,以拟喻呈示的田间式,以悖论呈示的穆旦式。  相似文献   
55.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的张謇充分认识到营造和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他从校训、校风、校歌、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等主要方面入手,构建具有爱国主义、学会做人、开蒙启智、文化色彩和大学气象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6.
张謇、黄炎培、陶行知是人们所熟知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为后人留存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知行并进、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是他们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职教思想“活的灵魂”,对当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侵略者轰开,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各阶层奋起反抗,统治阶级也不甘心自己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在他们当中普遍弥漫着仇洋情绪,其中以慈禧最具代表性,随着与列强矛盾的激化,慈禧仇洋的思想逐渐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国内各阶层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慈禧纵横捭阖,玩弄权术,对各派势力或利用或打击,以维持自己的最高统治地位,同时也影响了她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58.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与灵帝、献帝时期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士人的交游活动。蔡邕的一生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又出身陈留望族,交游比较广泛。他一生中对后辈晚学多有扶携奖掖,无论是对曹操、边让,还是对王粲、阮璃、顾雍等人的真心赞扬和大力举荐,都常为后人所称道,他性格中纯真、坦诚的一面,也在这些交往中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东汉向晋魏时代过渡的代表性人物,考查他的交游活动,有助于了解汉末士林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59.
张謇作为清末国内立宪派的领军人物,其君主立宪思想及实践对清未立宪运动产生了巨大影 响。本文试从其君宪思想的形成、政治实践、特点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 张謇的君宪思想及其在中国立宪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0.
论辛亥革命前张謇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于20世纪初跳出地方实业与教育的圈限,开始以实业政治家的身份积极投身于改造中国政治的激流之中。他试图以君主立宪来重构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此目的,他不仅毫无畏惧地奔走呼号,而且脚踏实地地从多个方面推进他的政治计划。或著文立说,或游说清廷;或策动权贵,或抗论议坛,或组织请愿,其韧性的“准革命”的奋斗精神足以表明他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最有勇气且最具品格的民主斗士,而非所谓的改良主义者或保皇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