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977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从“穷寇”含义、早期有关的军事思想和具体战例等考察,“穷寇勿追”这一军事观念原初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穷寇勿迫”。“迫”之所以误作“追”,主要是由于汉代隶定后两字形近的缘故。  相似文献   
72.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欧洲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和柏林问题。为使危机得到缓解,艾森豪威尔政府领导西方阵营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作为危机的利益攸关方,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谈判政策表现出了充分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映了在冷战背景下,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友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73.
20世纪的日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结成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其疯狂侵略.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天主教、基督教上层势力,基本上对中国的抗战事业采取一种中立甚至袒护、支持日本侵略的态度.但这不是中国天主教、基督教的全部,广大的爱国教徒激于国家、民族大义,以无畏的牺牲精神投入到神圣的抗战中去.应把广大宗教人士的爱国实际行动与宗教上层的反动指导思想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4.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倾向于保持战前正常教育体系而稍加损益。循此思路,国民政府将大部分大学搬迁到后方,并于1939年制订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得到了大学界从校长、教授到学生的普遍支持,朝野就“抗战建国”并举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75.
鸦片战争时期,先进士人逐步摆脱传统的“天下”观念的束缚,从“天朝大国”、“华夷之辩”的心态中觉醒,眼光开始超越“天朝”的围墙,用近代世界的眼光来关注外部世界,开始将中国的命运与外部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正是近代世界观念的觉醒。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所导致的整体性世界观念的滞后,成为决定中国早期近代化成败最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统特务机关在国统区建立了常设邮件检查机构,形成了一整套邮件检查制度,邮件检查组织得到极大扩张,检查空前严密。直到抗战结束半年多以后,国民政府才停止对邮件的全面检查。邮件检查是对人民言论通信自由的破坏,同时也对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7.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中国东部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为求生存,在国民政府西迁政策号召下,全国范围掀起了人口"西进运动"。人口大省河南不仅人口数量迅速减少,人口结构也有变化(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方面),而且打破了传统东多西少的人口地理分布。河南人口的西迁,对缓解人地矛盾、加快偏远地区开发等方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战争引发的被动迁移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78.
美国建国伊始便把海洋自由视为外交活动的主要原则之一,主要体现在捍卫中立国权力和航行自由权益方面。在欧洲,美国同英法等传统强国就航行自由与中立国权益开展积极的外交乃至军事行动;在地中海,美国先同巴巴里海盗国家虚与委蛇,待国力强盛后通过武力彻底解决了这些国家对美国在地中海贸易的骚扰。这些外交和军事行动虽起因不尽相同,但最后签订的条约多有维护美国外贸、航运的条款,也表达了美国早期朴素的海洋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79.
80.
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鸿石 《河北学刊》2002,22(2):141-145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而言 ,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