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2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特伦特号”事件是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面对的一次重大外交危机.主持日常外交活动的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外交策略,说服林肯以及内阁成员接受了英国提出的释放南部同盟特使的要求,在和平解决“特伦特号”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联邦政府取得内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对英国的海上优势和先前制定的国际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2.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现实使得人类不得不反省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呼唤新型的生态伦理范式的建构,而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正闪现出生态伦理智慧的光芒。从当代生态伦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自然的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和工业批判、人类的生态责任诸方面切入,对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指出其思想具有超越其时代的远见,在生态危机重重的今天,对于社会良性生态伦理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William James's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is a classic psycho‐philosophical study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sacred and of its practical effects on the ordinary life of extraordinary persons. In a pragmatic variation of Kant's proof of god's existence, James uses personal accounts of converts to empirically demonstrate that there's “something” that has causal effects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person. While the article is largely sympathetic to James explorations of the mystical, it offers a sociological variation on the Varieties that foregrounds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religion.  相似文献   
34.
Simon During 《Cultural Studies》2013,27(3-4):385-404
This article distinguishes between critical and reconciliatory postcolonialisms, arguing that the former seeks radical alternatives to modernity based on non-Western traditions and lifeways, while the latter works to reconcile colonized peoples to colonialism. It argues further that the category of globalization has, for the most part, superceded that of 'postcolonialism' and that critical postcolonialism needs to be seen not simply as globalization's enemy but (in part) as its effect. That is, globalization and critical postcolonialism have a weakly dialectical relation, a case made by examining the recent Maori renaissance in New Zealand.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way of thinking for history? By examining two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exts, Ossian's poems and Sir William Chambers' 'A 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histories of globalization and postcolonialism have always been intertwined.  相似文献   
35.
威廉·戈尔丁坚持不懈地探索"人性恶",从而使人们误认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其实他只是惯于以悲剧眼光看待人本身、思考历史和现实,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分析《蝇王》可见,他的悲剧意识是受到西方传统文化、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二战后严峻的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6.
1812年,东印度公司布萨地区种马厂总监兼兽医穆尔克罗夫特装扮成朝圣者,对中亚地区进行了探察,私自越境进入中国西藏,非法查勘玛旁雍错的水文状况,调查该地区的羊绒贸易和俄国的商品渗透情况。通过对这一地区市场潜力的评估和搜集到的社会经济、政治情报,穆尔克罗夫特提出了英国的中亚战略,并预测了未来英俄在中亚的大角逐。  相似文献   
37.
福克纳虽然常常被认为是著名的小说家,但他原本是个诗人。他在舍伍德·安德森的劝说下,放弃了诗歌写作,转向小说创作,然而他从未放弃运用诗歌的创作革新方法进行写作实验。依照语言学家里奇的诗歌变异理论,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里主要运用了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和方言变异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挖掘主题。福克纳针对处于精神混乱状态的康普生一家巧妙娴熟地把变异的语言加注在他们头上。让他们分别运用适合自己精神状况、身份和命运的语言从不同侧面来言说这个家族(南方的代表)的分崩离析,契合了美国旧南方必然走向没落的主题。  相似文献   
38.
关于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和心理及其外交等因素作了论述,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9.
探讨了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存在的国内外因素 ,认为实力外交是诱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对世界和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40.
《去吧,摩西》中的短篇小说《熊》在看似简单明晰的文本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尤其是带有强烈议论性质的第四部分,其叙事不仅暗示了小说审美风格的转变,而且体现了福克纳小说人学救赎观念与生态伦理思想的交汇融合。强调自然生态环境是人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对自然生态环境宗教般虔诚的敬畏情怀构成了小说《熊》的生态伦理观念的第一层内涵。强烈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现代工业文明对荒野和自然的破坏,深化宗教人学意义上的罪恶与救赎的观念构成了《熊》生态伦理观念的第二层内涵。此外,《熊》还传达出了福克纳强烈的拯救与重建人的本质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