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核心和基础。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表征是连接语言和意义的认知纽带。"语言游戏说"中的语境依赖、生活体验、规则遵守和家族相似等观点反映出人类探寻语言认知路径的一些取向特点。基于认知视阈阐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从而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在现实中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42.
维特根斯坦一生的语言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逻辑图像论,后期他提出了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前后两阶段的语言哲学思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后期的语言哲学观并非是对前期的简单抛弃,彻底对立,而是继承基础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43.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对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44.
尹铁超  范岭梅 《求是学刊》2005,32(5):102-106
艾丽斯.默多克是当代英国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哲学教学的研究者,她高超的思辨能力使其能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位置上,深入思考世界表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她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关系,呈现出她对文学作品中现实世界的认识;她独特的创作角度使其作品充满智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45.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哲学的问题源于语言的误用。因此,需要从概念上进行澄清。这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也同样适用。通过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发现儿童的谎言不仅遵循成人世界内说谎的“符合律”,还需要契合“排除律”,两者缺一不可。有基于此,成人对儿童的说谎应当做到:首先,澄清儿童谎言的概念,反思习以为常的观念。其次,辩证地对待儿童谎言,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再者,指向“善”的教育目的,朝向“爱”的教育方法。此外,成人应当和儿童多交流、常对话,走进儿童的世界,理解儿童、包容儿童、接纳儿童、呵护儿童、守护童年。同时,对于不能明晰的不可说的“谎言”领域,应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46.
实证主义,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在他们高举拒斥形而上学大旗的时候,实际上拒斥的是"物"的形而上学,而不是一切形而上学;在拒斥这种形而上学的同时,实证主义者暗地里为科学知识设定了"事实"的存在论基础,不可避免地预设了一种"事"的形而上学,而这种形而上学的建立是由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47.
但凡述及某个概念,伽达默尔必回到历史,或引柏拉图说法,或引康德、黑格尔等论述,听取前人讲法的道理。这基本上代表了大陆哲学从事概念考察的典型做法——概念史研究(Begriffsgeschichte)。与之相对,作为分析哲学代表的维特根斯坦则采取了另一种概念考察进路——他几乎从不引任何大哲学家讲法,而是回到自然语言,探寻概念中的自然理解,即语法考察(Grammatische Untersuchung)。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两种做法如何各行其道、并行不悖,两种进路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48.
逻辑与冥思     
维特根斯坦与龙树在哲学方法上似乎有相似之处,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上的相似处,即通过穷尽概念-逻辑空间而达到言说与思维的界限,从而将问题消解;实践目标上的相似处,即通过一种逻辑-神秘主义救世论来获得一种无问题而又幸福的生活;逻辑方法上的相似处,在清楚地认识到当我们试图得到那些使言语和思想具有意义的条件时就必然会遇到悖论的情况下,运用那些能够推至语言界限处的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49.
近代以来的一些哲学体系,已成为某种布置好了的概念游戏,成了某种科学认识论的附庸。 对这种框架内提出的哲学问题,首先不是寻找它的答案,而是对这种问题本身的有效性进行 分析。20世纪的这一哲学变革并不仅仅表现为所谓的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转向。一些具有精 神实践倾向的哲学家对这个哲学问题的革命的引发,对实际上取代了哲学认识论地位的科学 的清算,维特根斯坦超越了一般分析哲学的那种对哲学病进行治疗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0.
因果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逻辑哲学论》中的"因果律"命题廓清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的实质。与逻辑推理相比,因果律根基于两个经验事实在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即逻辑推理追问理由,因果原则探求原因,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