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72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新的文化使命,厘清了文化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文本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分析框架,诠释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提炼了这一思想蕴含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武器、人民中心;源于实践、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凸显了领航掌舵,彰显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902.
陶砥  杨力源 《民族学刊》2017,8(5):63-68, 117-1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了对"中华民族"的认识,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围绕"中华民族"展开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中蕴含的习近平"中华民族"观具有四重属性,即政治文化性、历史必然性、现实合理性、未来可塑性.明确习近平"中华民族"观的特性可以为新的历史阶段,党的民族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完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903.
邓新星 《民族学刊》2017,8(5):69-76, 120-1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事关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直面当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从民族工作的依据、基础、特征、道路、举措、重点、保障、关键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拓展,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04.
略论汉、宋铜镜纹饰中的西王母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汉代铜镜和石画像中经常出现。宋代铜镜纹饰之中也曾有过这一形象,然而其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均有所不同。西王母故事并非自宋代流传而来,所以人们一般都不熟悉宋镜中的西王母形象。本文试图指出这一故事的思想背景,并讨论宋以来西王母形象的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905.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阶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新的内在规定性和特征,即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经济为依托,以优结构为遵循,以安全性为前提,以强创新为支撑,从而汇聚成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最大合力。同时,在新国际环境影响和新国内环境约束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合理的弹性张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性动力,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以“双循环”营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氛围,以市场化改革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以虚实互益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从而化挑战为机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0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90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理论蕴涵深刻、内在逻辑严密,具有独特的思维品质。在理论蕴涵上,从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根本任务两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办什么教育"的教育本体论问题,从教育目的和教育使命两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办教育"的教育价值论问题,从教育的战略地位、办学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基础保障五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办教育"的教育实践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富有科学性。在内在逻辑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由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支点和逻辑归宿构成的逻辑闭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立德树人是逻辑主线,改革创新是动力支点,保障支点是教育优先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支点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旨归是人民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具有五个独特的思维品质:一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立足于中国历史和国情,始终把教育改革发展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之下;二是着眼全局的系统思维,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布局谋划;三是直面矛盾的辩证思维,分析和对待教育问题始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敢于直面矛盾;四是人民中心的价值思维,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洋溢着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流淌着人民中心的价值思维;五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充满着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源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持续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伟大建党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彻底的革命性;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突出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强党的精神之源、强国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是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是强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909.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青年教育工作的观念、方法的集成。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其逻辑起点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包括教育的本原和动机;在逻辑中介方面,以坚持社会主义为教育方向,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教育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机会公平为教育原则,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关键;其逻辑终点是达致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10.
根据朱熹的建议,宋宁宗以“嫡孙承重”形式为祖父孝宗服三年之丧,但这导致宁宗在即位后的27个月内不能举行各种吉礼,不能“全享万乘之尊”。韩侂胄及其党羽则力主宁宗不应该“嫡孙承重”,帮助宁宗提前结束了三年之丧;当宪圣太皇太后吴氏驾崩时,韩氏又篡改了其真实的讳日,保证计划中的宁宗第一次南郊之礼照常举行,也在客观上避免了宁宗以嫡曾孙身份服第二个三年之丧。这些举措获得了宁宗的信任,削弱了朱熹等道学士大夫对宁宗的影响力,使韩侂胄集团得以通过庆元党禁击败道学士大夫,决定了宁宗朝前期的政局发展之走向。朱熹创造性地应用“嫡孙承重”理论,反映了他对汉唐经学的精深造诣和拳拳服膺,而通过经学研究介入重大政治决策,也呈现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独特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