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71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以西安市两个典型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研究分析了邻里关系、居民在城改项目中的参与度、以及居民对城改项目的满意度等关键问题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影响这几方面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对我国城中村改造实践提出若干策略性建议和意见,这对转型期中国城中村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邢学敏 《齐鲁学刊》2006,(1):103-105
郑当时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大臣,他历任右内史、詹事、大农令等职,在治理黄河、议开漕渠等方面颇有政绩。同时他还以爱贤、敬贤、荐贤的侠风闻名于世。他的显达为中古荥阳郑氏家族开辟了兴盛之路,从而成为家族的兴盛始祖。  相似文献   
63.
任本命 《唐都学刊》2002,18(2):62-65
根据古代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乃有三皇。三皇的说法不一 ,笔者认为从时间早晚上当以燧人氏、伏羲氏和女娲氏为宜。伏羲和女娲皆是神性和人性相结合的人类始祖 ,是东方的“亚当和夏娃”。伏羲和女娲乃华胥氏所生的儿女 ,因此华胥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始祖。蓝田县华胥镇之羲母陵是独一无二的华胥陵 ,华胥陵及与华胥陵相关的三皇故居等遗迹遗址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4.
两当起义,又名"两当兵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同志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举行的唯一一次西北地区发生的武装起义,但目前对起义遗址的系统研究比较薄弱。通过文献和实地的调查研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确立的两当兵变旧址在县城北街,主体建筑几经变迁,今已无存;现存南街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在2008年前后确立,并被建成早期两当兵变纪念馆,成为多处遗址和几经变迁后的代表。近年修整建设的两当起义旧址及场馆发挥了重要文化功用,且硬件建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软件建设还需加大投入,应注意在时空上以几处遗址为关键点,通过信息展示、宣传推介和学术研究等途径,凸显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完成性。对于目前两当起义遗址复建的"一线三点"建设思路,需兼顾运用再现手法的多样化,丰富遗址内涵,以加深参观者多维认识遗址负载历史文化信息的饱满度和厚重感。  相似文献   
65.
世界茶文化源头之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茶坛围绕茶文化源头命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以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在中国滇南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发现了1700年的巴达大茶树、1000年的邦崴大茶树和800年的南糯山大茶树为代表的从野生经过渡到人工栽培茶树的完整系列而告结束,证明中国思茅与西双版纳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它有着地球史、地质史、古植物学、气候学、土壤学和环境生态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韩文这个经典的校读,朱熹的文法学研究从对具体的字句篇章之法的分析、总结入手,集中发明了韩文文法“文从字顺”的一面,批驳了《韩集举正》的“好奇”,对于现实中流行的怪奇文风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起到了正视听、导后学的作用,为当时及后代的文章写作灌输了平易、“稳当”的文法学思想,并进而建立起“文从字顺”的新文法标准。此外,朱熹所采取的文集校读的文法研究方式,在文法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知在先”与“行为重”:朱熹知行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知行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行相互依赖("知行常相须"),二是知先行后("论先后,知在先"),三是以行为重("论轻重,行为重").这三个方面是从不同角度立论的:知行相互依赖是总原则,知先行后和以行为重是具体操作;知先行后强调行以知为指导,以行为重突出知依赖行的贯彻.朱熹知行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因而不可将任何一个方面孤立或夸大.王守仁对朱熹的指责恰恰是犯了将其中的一个方面"论先后.知在先"孤立看待的错误.  相似文献   
68.
在经典的理解与解释上,朱熹一向主张采用“揆以常情”的方法,以求理解与解释的最终结果合情合理,能最大限度地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有效性。就其经典解释实践看。朱熹在理解和解释经典文本的各种意义时,也总是自觉地把相关问题置于普遍人性的层面上予以考量,把对相关问题的反思、理解与对人之常情的揆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9.
汐翁早年发表的《龟甲文》一文在甲骨学界影响甚大。虽然部分记述出入不多,但其中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还有的是信笔由之,引用者应辨析使用。  相似文献   
70.
洛阳水席与民间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水席是豫菜的一个分支,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其每道菜,都是民间传说的历史。同时,水席的每道菜都是文化的,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