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56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243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前人对辛弃疾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平考证及艺术风格方面,对其饮酒词的专项研究略有提及,未有专著。本文在通览作者词作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历史法和传记研究法的角度,以其饮酒内容的词作为切入点,剖析其饮酒词在不同时期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我国一方面从西方译介了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和诗人参与了散文诗的创作,使我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是我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涌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而且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23.
以小说《棘心》为代表(包括散文集《绿天》和剧本《玫瑰与春》),女作家苏雪林创作于20年代的作品体现了五四运动前后女性知识分子的一种生存状态,辗转于新与旧、进步与保守、现代与传统之间,她们的身心常常处于悖离之中。  相似文献   
24.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沿着辩证综合的方向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信息论论证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人工智能对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与认识论充实与深化的内容,论证当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
现代科技革命的方法论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在科学领域的革命促成了近代的世界观、方法论从神学向科学的转变 ,动力与传播革命改变了人的活动方式。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是走出牛顿科学的开端 ,计算机网络造成的信息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思想重点在于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系统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26.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进入学堂学习的女学生迅速成为了新文学杂志的重要作者,在女作家成长的过程中,新文学期刊及其主办者、编辑者的帮助和扶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女作者们借助现代出版的平台走向社会,走向读者,以集体的方式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  相似文献   
27.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和平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三场伟大革命。三场革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开启了现代化潮流的历史闸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和平革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8.
《世说新语》所展示的魏晋人物 ,以其机智的词锋、超越的心态和怪诞的行为 ,为此书融入诸多笑话因素 ,给人以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其笑话类型包括 :诉诸语言的幽默型和见诸行动的滑稽型两类。纂集体、类型化、文人性和写实性是《世说新语》作为笑话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29.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是最善于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他广泛地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气象万千的作品世界.在所有使他受益的前人中,杜甫是一个对辛弃疾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又少有人提及的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诸多相通,使得辛弃疾的词中留下了浓重的老杜痕迹.  相似文献   
30.
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积极争取日本朝野人士的合作与支持。他与日本浪人首领头山满,有长达28年的交往,保持终生的友谊。文章根据中日相关史料,对孙中山与头山满的交往史事,进行了梳理,并对这类交往在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中起何种作用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