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无论是正史"四夷传"还是地理博物类小说所记载的西域地区,都存在着小人国与女儿国这样的特殊国度。小人国的传说既有西南地区僬侥国的史实依据,也深受小大之言等俳词传统的影响;女儿国的传说既有西藏地区东女国的现实投影,也反映了印度传说的流播与接受;西域地区的特殊性使得这些传说在此地汇聚。这些传说除了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外,更潜隐着通过强调他族的异质性以凝聚本族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2.
刘歆计量理论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歆在协助王莽改革度量衡的过程中,提出了系统的计量理论。其理论涉及到数在计量中的作用、音律本性及其与计量的关系、度量衡基准的选择依据以及度量衡标准器的设计等内客。其理论的核心部分被后人广泛接受,成为传统计量发展的圭臬,而该理论本身也成了中国古代传统计量理论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33.
《世说新语》是一部分类记事的志人小说,若将其中某一人物分散在各门中的零星言行记录合而观之,将会呈现出该人物的整体形象和由此辐射而成的人物关系网络。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挖掘《世说新语》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效应和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4.
张晚林 《阴山学刊》2007,20(3):5-10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便把艺术问题与人格修养问题联系了起来,由此,便可进一步证明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5.
胡辛是当代江西作家群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 20年的文学创作一直都受到当代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关注。采用女性视点是胡辛创作的一种守望与超越姿态,根系乡土是胡辛永恒的守望,而在纪实与虚构中对历史语境进行还原和超越则是她的小说和传记创作的理智与机智,这一切构成了胡辛的创作特质,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  相似文献   
36.
辛弃疾虽然没有留下词论、诗论或文论一类的专门理论著作,但是他有着自己的文学理论思想。其文学理论思想一般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之中,其中接受美学思想是其文学理论思想的宝贵组成部分,对话关系、复调和声是其具体展开。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归根结底是其高尚人格的产物。  相似文献   
37.
该文认为 ,冰心的诗歌受泰戈尔诗歌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诗歌结构的单向模仿上 ,更重要的是 ,冰心的诗歌在宗教精神上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 ,特别是“泛爱主义”的宗教哲学和“神的万能论”的宗教精神这两个方面 ,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较深。但就其本质而言 ,泰戈尔是把人的本能转移到神的身上 ,而冰心则是把神的特质移位到人的理想世界。泰戈尔注重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 ,冰心却关注宗教的献身理想和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38.
奕訢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恭亲王之尊倡导“自强”、“洋务”于庙堂之上 ,对清政府“师夷长技”、“采西学”的努力起了促进作用。奕主持开创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质的近代化事业 ,在以西法练兵制器、同文馆及天文算学馆的设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晚清外交的近代化和外向型商贸体系的初步建立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9.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族婚姻观念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士庶之间严格的婚姻界限、新旧门户之间的婚姻关系和帝王婚姻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魏晋时期随着士族经济和政治地位的迅速崛起而在婚姻观念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0.
蠡勺居士1873年翻译并发表了英国小说家爱德华·布韦尔-利顿的小说《夜与晨》,译名《昕夕闲谈》。译者借翻译之便在小说中介绍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拿破仑的政治改革为巴黎带来的新风气,说明社会变革的基础在于启蒙教育,强调文人著书立说在法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指出革命成功的手段是"逐君"和"削爵"。他向国人展示了法国革命的成果,"人人自由平权",国家"恍如新例之国"。蠡勺居士在翻译中受原著作者布韦尔-利顿的影响,利用小说传递新思想,以法国革命的成功为例给晚清提出革命性启示,也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提出理论和实践指导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