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文心雕龙》有以山水为文、因山水生文、皈依山水之特点,在论及情理丽辞、神思养气、体势、程器时,常以山水为喻。《文心雕龙》的山水为喻以山水的“比德”为基础,亦重视山水的独立审美价值,“神游”于山水之美,认识到山水的自然规律,同时辩证地看待山水之殇。《文心雕龙》的山水为喻意义非凡,对后世的文论、诗话以山水为喻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对山水文学的促进。  相似文献   
62.
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开始,辛弃疾与陈亮两位词人先后唱和《贺新郎》词六阕。这六阕词,虽然共同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和爱国情怀,但不论是用语还是内容、总体气魄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差异。本文即将通过辛、陈的《贺新郎》六阕唱和艺术分析,对比本次唱和两位词家艺术风格的异同,并力求进而分析其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63.
与正史《晋书》不同,有着大量文史材料做基础的《世说新语》亦有着小说的性质。在比较二者时,我们可以发现《世说新语》的文体有如下特征:体例清晰,分门别类;题材广泛,亦正亦谐;语言简约,意旨深远;价值取向,重人格美。  相似文献   
64.
以《新闻深一度》为例,从对话扩展和对话压缩两个方面对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介入特征进行探讨。在对话扩展上,《新闻深一度》具有众多参与者通过多媒体方式使用引发资源、问句式引发资源多分布于主持人话语和画外音中、摘引资源多出现在画外音中的特征;在对话压缩上,该栏目具有否定资源多分布于嘉宾话语中、对立资源多出现在主持人话语和画外音中、一致资源只出现在主持人话语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65.
既往对兴的理解大致可分为内容关联说、声韵限制说和音义关联说,但在实际文本中,却存在一种既无关内容,亦无关声韵的兴体。现有兴体多样化成因论多停留在事实的层面,着眼于历史语境等外在性因素,而缺乏对兴体自身的考察。因此,借鉴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从自由的维度出发,我们发现作为表现手法的"兴"亦是人自由创造的产物,即是一种基于自由意志的音、义任意关联,它不是一种实体的指涉,而是一种关系的表述,这种关系,存在于兴句与其所对应的正句之间。  相似文献   
66.
冰心是初登文坛就获得巨大影响的作家,回到历史现场,会发现其世纪初的影响,主要来自人生问题小说的创作,然而,评论界和文学史对于冰心人生问题小说的评价,历来都不算高。这一世纪的隔膜,来自文化观念与文学观念的隔膜。冰心人生问题小说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问,切入到了转型时代最深层的意义虚空,呈现了小说是展示存在的文体文化本质,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7.
基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考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特质。研究认为,在中国固有的人文理性这一文化基调的引导下,佛教文化本土化并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向心性哲学层面的深度拓展,这一过程大致发生在唐初、五代末宋初、明末、民初,这4个阶段的中华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人文理性的拓展与心性哲学的深化。  相似文献   
68.
以创作思想为例,论述韩愈对<文心雕龙>之认同与借鉴.韩愈创作思想主张以情为主,强调"不平"之思、感激怨怼、"勃然不释"之情对文学的感召、激发,与<文心雕龙>"立文本源"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一脉相承.创作修养上,二者皆主"虚静"说,主张多积累、多体验;文学风格上,韩愈认同刘勰之风格多样化的主张,坚守执正驭奇的基本指导思想.韩愈从创作思想上,认同与借鉴刘勰之理论主张,从而建立了正确而通达的基本文学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9.
西汉楚元王家族的学术文化传统始自刘交,终于刘向刘歆,代代相传,历久不断,对汉代政治、学术的影响深刻巨大.楚元王家族在学术文化上的突出之处,在于积极崇尚经学的前提下又有着多元的学术取向.刘向刘歆父子的治学道路,深受家族传统的影响,逐步并出色地完成了西汉后期以今文经学为主导,融会诸子百家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推动了古文经学派的显著发展.楚元王家族总体的学术倾向,大体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西汉学术文化的变迁.另一方面,楚元王家族身为宗室,又深深介入西汉中后期的政治斗争,从而形成学政结合的特点,以学辅主的强烈政治色彩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惊人影响力.综观整个西汉学术大势,与其他盛极中绝或无以为继的藩王学术相较而言,楚元王家族堪称西汉学术文化第一世家.  相似文献   
70.
明洪武、弘治年间文化政策与文言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洪武至弘治年间,君主强力推行定程、朱理学于一统的文化政策,十分强调儒家义理在诗文中的教化功能,并以此指导当时的文艺演出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主要有5部,创作者虽身份各异,地域不同,但其内容多为神仙道化、劝诫讽谏、粉饰太平、惩恶扬善,其中宣扬道德教化的篇目所占比例最大,这与当时朝廷的文化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可见,当政局稳定、政治权力处于上升期时,朝廷所倡导的文学观念是可以得到推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