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尽管汉哀帝时期已处于西汉王朝的末期,但就民族关系思想而言,不仅内容比较丰富,而且还颇具特色。扬雄在其有关著述和上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民族关系思想,其中用先进文化引导少数民族,提升各个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在共同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的统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张,是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精华,代表着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方向。从汉哀帝处理与汉匈关系相联系的两次“厌胜”事件中,可以看出汉哀帝本人把汉匈关系放在首位和以边境安宁为重的心路历程,说明即使是封建帝王,也并非在一切事情上都是自私的,关键时刻也会以国家大业为重。在汉哀帝建平四年,汉朝上层围绕匈奴问题所展开的激烈思想交锋,实际上是当时官场斗争的延续。这场交锋的焦点是“威信”与欺诈,息夫躬既想欺诈匈奴和乌孙,又以“灾异”现象欺诈汉哀帝;公孙禄则提出了“以威信怀伏夷狄”的观点;王嘉则主张,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应当实事求是,无论是对待一般百姓还是少数民族,都应“推诚行善”,决不可欺骗他们,更不能制造边疆紧张气氛去欺骗皇帝。从这场交锋中可以看出,思想斗争往往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政治斗争越激烈,思想斗争也就越尖锐。  相似文献   
82.
扬雄尊崇孟子。他以孟子为法,力辟异端,维护儒学传统。在思想内涵上,扬雄重仁厚义,追孟继孔,并精体实践,切实履行,将孟子学说发扬光大。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不异,将孟子列入道传序列。其尊孟思想在后世引起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83.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 ,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 ,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论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 ,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 ,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 ,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 ,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 ,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 ,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84.
扬雄为西汉时川籍著名学者、辞赋家.明以后,其身价一落千丈.论文以史料为据,论证了扬雄事王莽之说之不足据,为扬雄在政治上平反.论文又以后人大量赞美扬雄的诗文,对扬雄在历史上的地位,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5.
河北保定是一座古城,在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历经军事重镇、政治中心、军事教育要地、工业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等发展阶段,城市地位两起两落。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雄安新区的建设使保定成为主要受益者,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推动力。  相似文献   
86.
在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最显眼的中心位置,摆放的就是楚王酓章镈。楚惠王酓章五十六年,得曾侯乙讣告。逐赶铸祭器,送至西阳祭奠。可以断定,西阳是曾国的国都,是曾侯乙宗庙所在。  相似文献   
87.
熊十力与梁漱溟都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 ,他们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交谊始于1919年暑假。熊十力求学于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门下和讲学于北京大学 ,均出于梁漱溟的热情推荐。熊十力才气横溢 ,思想不因袭旧说 ,梁漱溟既曾为之深深叹服 ,又多有心不谓然者而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88.
熊映梧教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是我国生产力经济学创建人之一。本文概略述评了熊映梧教授的生产力经济理论,即生产力首位论,生产力动态考察论,生产力系统论,综合生产力论,生产力保护论,生产力属性论,生产力经济原理论,生产力经济实践论。指出其对生产力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及对我国生产力经济实践的对策、贡献。  相似文献   
89.
扬雄准《易》而作《太玄》,在历史上引发《太玄》研究之学。汉末三国时期,《太玄》研究形成第一次高潮,推动和促进了魏晋玄学的形成和发展。晋范望《太玄解赞》成为象数学的代表之作。唐王涯注《太玄》,引入王弼解《易》方法,《太玄》义理学张显。宋代的《太玄》研究极为兴盛,对宋学尤其是象数性命之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明清两代,《太玄》研究转入低谷,但仍有值得关注的著作传世。现代的《太玄》研究更有兴起发展之势。《太玄》研究与传统学术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0.
“文学自觉”的时代归属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争论。文中从文学自觉的时代归属论争现状开始,分析这些论争的因果逻辑模式,提出在“文学自觉”理论先导方面,扬雄的“诗人之赋丽以则”抓住了文学的本质性特征,因而可谓“文学自觉”的理论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