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特立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师观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地位崇高而光荣,教师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教师要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素质和教学能力。认真学习徐特立同志的教师观,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2.
朱自清和徐志摩的散文创作风格迥异。他们为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和语体的发展都起到了某种开创性作用。朱自清以谨严适度、幽雅静态和温柔敦厚的抒情风格成就了与我国散文传统相承续的正宗审美风范。徐志摩则以“浓得化不开”、“跑野马”的自由风格反叛传统美学根基,以“欧化”的语体重启了现代散文领域的“审美变革”。  相似文献   
53.
唐代许临墓志 ,由知名文士贺知章撰文 ,书法亦隽雅。志主青年时期久在相王李旦府中任低职官员 ,相王登帝位 (睿宗 )后 ,擢为右武卫将军 ;在平灭太平公主、常元楷等发动的宫廷政变中立功 ,得玄宗嘉奖 ,出刺曹州 ,卒于任上。此志可以补正史无许临传记之缺佚 ,并为研究其文学作品和撰作技巧提供了新鲜材料  相似文献   
54.
报纸和出版社往往成为文学社团的生命线。通过对1925年10月至1926年10月间徐志摩所执掌的《晨报副刊》的考察,这个时期的《晨报副刊》对新月派自身的发展及其在整个文学史格局中的位置的影响是很大的,徐志摩为二三十年代的新月派在现代文学地图上寻找了一个坐标,确立了它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55.
自称“中性作家”的须一瓜内心其实翻卷着女性主义的激情。她固然不像女性主义写作者徐坤、张抗抗那样刻意塑造“作女”形象、讲述性别寓言,但于不自觉中,她多方面深度接触并探求着女性主义话题的解答,比如弱势人群中埋藏至深的性别压榨,女性自身在性别牢笼建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瓦解男权文化控制的可能方式等,“在在直逼灵魂”,催人警醒。  相似文献   
56.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咏物诗,也不是单纯的赠别诗、爱情诗或者政治诗,它是诗人种种理想碰壁后的沉默放歌.康桥是诗人的母校,但更是他的精神故乡,是他各种理想的象征.沉默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寞灵魂的诗歌意象,也是诗歌主旨之载体.  相似文献   
57.
“延安五老”青年时期就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们都未曾改变自己的信仰,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卢沟桥事变以后,他们全力投入到全面抗战的紧张工作中,并在抗战胜利后继续为争取和平建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而奔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政权、民主、法制、教育等各方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延安五老”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有益于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8.
网络犯罪危害性的公众认知异化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受关注的许霆案虽然尘埃落定,却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多层次反思。许霆犯罪利用的是银行网络结算和交易系统的错误,因此该案也可归入到网络犯罪的范畴中;许霆案虽然是个个案,但是它折射出了社会公众对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可度较低、认知异化的重大问题;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应当正视这种差异,并积极做出回应,以求得对网络犯罪刑事责任追究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9.
许有壬是蒙元中后期为数极少的位至显贵者之一,《圭塘乐府》反映了词人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在维护汉文化艰难征途中的心理态势。在蒙汉文化激烈冲突的社会大背景中,作为恪守儒家训义的许有壬自觉将弘扬汉文化作为自己庄严的使命,因而词中贯注着一种庄严而深沉的使命意识。而与其生命历程相适应,其词中的使命意识具化为青壮年、中年、晚年三种不同态势。  相似文献   
60.
在今江西南昌地区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中,道教内外人士都对许逊形象进行过多重塑造,使其兼具道教与民间祠神的色彩。其间,除了《道藏》材料,宋明地方志起到独特作用。一方面,宋明方志在与许逊相关记载方面表现出的序列变化,与唐宋以来道教人士对许逊形象的重塑以及宋元净明道的发展同步;另一方面,由于唐宋时期的《图经》成为地方神祇进入祀典、走向合法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又以儒家传统经典为收纳祠神的标准,这些影响到了明代南昌地区许逊形象的转变。通过明代地方志的再次塑造,许逊从一位斩蛟水神、道教真君、净明道祖师进而演变为一位符合儒家祭祀经典要求、有功于地方社会的福主,进入地方祀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