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曾与于谦共同参加京城会试,并因为治理山东黄河水患和兴建水利之事而为世人所称道,四库全书评价他博览群书,时人亦称赞其才华出众。但名利心太重的徐有贞于"土木之变"时主张南迁,又因为求官未得而对于谦怀恨在心,最终成为陷害于谦的主谋。此外,"迎立外藩"之罪是如何栽赃到于谦身上的,对徐有贞该如何评价,文章将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92.
翻译是一种心理认知和信息加工过程。译者翻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会直接影响到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许渊冲先生诗词翻译"优化论"的"三美"、"三化"和"三之"的认知心理体现,指出认知心理学是"优化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李碧华小说《青蛇》是一个现代女性主义者讲述的爱情故事,它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男权意识的叙述模式,展示了新的女性主义视角,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而徐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青蛇》,刻意削减了原作对男性的批判,更加注重对包括男人和女人的"人"的内心解读,在相当程度上重构了《青蛇》的性别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94.
文章欲从《歌代啸》的署名虎林冲和居士入手,来考证晚明杂剧《歌代啸》的作者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最终得出:虎林冲和居士当是徐渭,而《歌代啸》的作者应该就是徐渭。  相似文献   
95.
徐訏的小说是以故事"著称"的。他的小说通过一系列叙事技巧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风萧萧》是徐訏的代表作,《风萧萧》中银、红、白、黄的色彩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多重叙事又使小说更富意蕴。  相似文献   
96.
作为清朝重要的文学家,徐子苓的生平却鲜为人知.关于其生平的记述,或语焉不详,或讹误甚多,故考述其生平显得尤其迫切与紧要.同时,作为清代桐城派的嫡传,徐子苓在文学上亦颇有成就.其散文取材广泛,文风纵横超轶,长于叙事而又不拘一格;其诗学杜,诗风鸷悍,内容则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后世对其诗评价很高.  相似文献   
97.
许衡的《编年歌括》以歌谣的形式铺叙历史,是诗、史联姻的结晶,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念。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反映在整体编排,时间意识,概括简约,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历史意识与审美意识的统一以及语言的通俗化、精炼化、形象化和音乐性、节奏性等方面,具有文史兼备的特点,是前代咏史诗传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8.
荀子之"学"是礼义之"学"。礼义之道既是学的内容又是学的标准,合之则是,不合则非。"虚壹而静"是在"虚静"的状态中领会世界的总原理("道"或"统类")。"以道观尽"是按礼义的"统类"来看待万物。"学"的内容、方式、目的都是外在地确定了的,因此学习者没有多少主体性。礼法之治是荀子劝"学"的最终目的,其"学"是工具性的。  相似文献   
99.
中法战争期间,许景澄即上书筹言海防,得朝廷采纳。在两次出使外洋时,他曾主持勘验"定远"、"镇远"、"济远"和订购"经远"、"来远"等舰船,以及购买枪弹,为清朝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他还潜心研究各国海军,编译《外国师船图表》供国内参考,并上疏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提出加强大沽口防卫及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等具体主张,为创建我国近代海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
李黎 《南都学坛》2009,29(1):47-50
室名别号,一般为使用者自己所取。对使用者而言,室名别号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对自我的体认,二是对自我体认的表达。室名别号产生于东晋之前,盛于明清,其与东晋以前文人隐逸风尚相联系,彰显了文人独立的人格精神。文人有意识地为自己取室名别号是一个编码过程,读者解读室名别号则是一个解码过程。室名别号所蕴含的意象,往往是文人毕生精神的寄托。因此,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理解室名别号,是对文人心路历程的解读。从徐渭的室名别号切入,我们可以看到徐渭人生的悲苦与喜乐,他对于自身身份的设定,"布衣"或者"道人",得意与失意,寥寥数字之间的寄寓与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