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邱睿 《南都学坛》2008,28(4):70-74
郁达夫历史小说中大量以诗歌入文,初看有一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这是郁达夫本于自己传统诗词的教育背景以及对诗词的偏嗜,并以诗性思维写小说的结果。结合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游记等综合考察,可知郁达夫不一定是有意于"文体杂会",可能是受众的知识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传媒的促成。其间含有郁达夫作为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文士的某种矛盾。其创作也初步体现了郁达夫历史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42.
80年代曾以先锋姿态叱咤文坛的余华,新世纪以来,因《兄弟》的出版给他带来了颇多的骂名。它是一部用“身体”书写时代的伟大作品,运用身体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结合时代背景,从两个并列的层面阐发余华《兄弟》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3.
本文首先简述了近几十年来范蠡研究的总趋势 ,指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然后对范蠡的籍贯、故乡予以考实 ,认为其籍贯为楚宛地三户邑 ,即古之丹阳 ,属于南阳郡。在此基础上 ,探求了南阳之地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位人物——楚始祖鬻熊及姜太公吕尚——对范蠡思想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探明了范蠡思想深远的历史渊源 ,为探求“黄老之学”的产生、形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44.
喻昌的医学思想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 ,由于他曾剃度为僧 ,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 ,在他的医学著作和医疗实践中往往体现出佛家精神。他在医学思想中常常把佛理与传统医理相融合 ,在思维方法上常把佛教思维方法与中医思维方法相结合 ,能激发出一些创新的火花。喻氏是佛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古代范例  相似文献   
45.
该文认为回到自然是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并从三个方面展开:回到大自然,重新为事物命名,回到日常生活。但工业时代对大自然的侵袭、文化积淀,对事物的干扰、意识形态和工具理性,对日常生活的控制使得回到自然困难重重。这构成了于坚诗歌的内在张力,也使其独特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6.
媒体于丹的市场成功展现了媒体在制造市场明星偶像和文化意义方面的巨大能量,其关键环节在于.媒体于丹不仅成为一个消费社会里受到人们广泛追捧的与演艺、体育明星相似的文化明星,而且她对中国传统经典的身边化、人情化、故事化讲述,使她的风格化"心得"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而且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借用成为人们复活内心中国传统文化家园感的渴望.  相似文献   
47.
关于余秋雨及其散文,众说纷纭。文章从江南文化角度来解读余秋雨事件,指出敏感、狂放、亦雅亦俗的品质使得江南文化在散文的模式、人格论争、商业宣传上起到了发生和推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胡适在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戏曲的批判和对李渔戏曲的肯定,都出自于剧场性这一戏剧的根本特性。胡适认为李渔戏曲特有的曲折而充满矛盾纠葛的情节,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恢谐风趣的宾白,对生活和人情的细腻体会,决定了李渔戏曲是活的文学的样本。胡适这种客观和充满学理性的态度,决定了他在五四时期的戏剧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9.
谢冰莹和郁达夫虽同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但由于个人经历、个性气质等的不同,写作风格亦迥然不同,其仅从两人同题散文<雨>便可略见一斑.谢的<雨>,主要是借"雨"写恨,以其精炼的文字和尖锐的笔锋,直陈30年代官腐民愚的社会现实,义愤之情溢于言表.相比之下,郁在其同题散文<雨>中,字里行间虽也倾泻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写的却更为蕴藉深沉.二者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0.
冯伟林与余秋雨的散文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语体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对比性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到一点,就是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散文的"文化话语"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创作主体的官员身份和文化学者身份密切相关。可见,作家的主体精神是其文体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