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68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329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1774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关于民族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包括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建立的乡一级基层行政区域。无论是从民族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所依据的理论看,还是从几十年来民族乡的实践看,民族乡都与一般乡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出自治的性质。属民族区域自治性质的乡级基层政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为此,本文建议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明确规定民族乡的这一性质和地位,以利于做好民族乡的工作,保障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区域间和区域内部比较的角度 ,分析了民族地区的小康进程和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认为民族地区处在一种更低水平、更不全面和区域性不平衡结构低端一极的小康格局中 ,并且其内部的小康建设进程也很不平衡。文章对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加快发展与增速问题、农牧区小康建设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略论中国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主要特征、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民族地区经济中 ,乡村经济仍占很大的份额。本文着重研究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特征、类型和变化趋势 ,并以劳动就业的主体模式为标准 ,构造了由非集约的耕猎或耕牧结合型乡村经济、畜牧经济或牧农结合型乡村经济、集约农耕或种养结合型乡村经济以及农工商复合型乡村经济组成的四种类型体系。文章认为 ,在民族地区 ,这些类型都在演变的过程中 ,而农工商复合型乡村经济类型将可能成为其他各种类型演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65.
自治地方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迫在眉睫。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法实施办法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法实施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认识问题和利益协调问题,提出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法实施办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6.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西部大开发要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67.
本文结合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家庭住房资料,采用定量指标体系,从数量(人均建筑面积)和质量(住房结构、建筑材料及配套设施),对我国农村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住房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村家庭户主的民族成分、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居住的地域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微观研究,探讨了影响住房差距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九寨沟县候鸟型的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与城镇化推进的经典理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城镇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随旅游旺季淡季的变化呈现一种规律性的潮汐式的变化方式。前往旅游的流动人口数量是城镇常住人口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这种城镇化推进过程,所推进发展的,作为增长极的城镇,所产生的聚集扩散效应作用却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69.
推行边疆教育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民国以来甘宁青边疆教育研究状况进行简要述评,并提出今后应注重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西部开发、劳动力流动与少数民族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推动西部大发展 ,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各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地区劳动力流动更为频繁。处在这一背景下的西部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部劳动力的结构、就业特点 ,希望能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竞争能力 ,为保持西部地区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