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9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154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1006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汉代黑河(删丹河,或名张掖河,又名弱水)与北大河(金河,又名呼蚕水)交汇入注居延海,汉代以后直到唐代之前都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两水分流,金河流注白亭海,张掖河流注居延海.敦煌文献记载晚唐时金河与张掖河交汇流注居延海,使居延海湖面出现一个恢复期.此外,金河和黑河流域地区居民结构变化、农业人口和用水量减少、黑河径流量增加也是居延海湖面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薛凤祚治学方法的特点,即"致用"与"会通"。其中,会通包含古今的会通与中西的会通。由《两河清汇》解读薛凤祚的水利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其治河和海运的思想。《两河清汇》从体例上言,可谓"编述之体",薛凤祚不仅继承发扬了儒家圣贤的一些学说,也吸收了其前代潘季驯、邱濬等人的观点。观其采择去取,无不以"致用"为宗。而其热心译介当时西方的水利器械,可以看作他在中西会通中所作的努力。虽然如此,对于薛凤祚《两河清汇》及其水利思想不可刻意拔高。  相似文献   
54.
集聚经济和专业化是主导区域城市体系演进的两股主要力量,但二者对区域城市体系中不同城市的增长速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而后者主要是促进外围城市的发展.文章使用“四普”、“五普”和“六普”数据资料研究发现,尽管长三角各城市的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体系内部总体上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中小城市发展速度相对更快.这表明,专业化分工是促进长三角城市体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5.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56.
Traditional risk assessments, including those involving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USDOE), are often criticized for producing useless or noncredible management responses because they did not meaningfully involve the public. The first step to involve the public is to identify appropriate active participants (stakeholders). This study was done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used to identify stakeholders to serve on advisory boards established at the two largest remediation si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Hanford Nuclear Reservation in Washington state and the Savannah River Site in South Carolina. The Hanford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process produced an interest-based board whereas the Savannah River Site strategy produced population-based representation. The basic goals of the stakeholder advisory groups were similar. However, different process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participants for the groups in part because of distinctly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n the areas affected by the operations of the two facilities, and in par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level of trust of the USDOE and their contractors at Hanford compared with Savannah River. The discussion analyzes their different needs and potential for successful citizen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抚河河道变迁的事实出发,得出其变迁的特点,分析其变迁的原因。提出应加固抚河右堤、疏通东汉河与开挖下游东分流河行洪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从扬州盐商文化看文化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虽成为当代中国显学,但理论建树同西方比起来仍有很大差距,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尤显薄弱,这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很不相称.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盐业有其辉煌的历史,尤其在18世纪,两淮盐税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4,它同时孕育出扬州书院、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园林等世界级文化品牌,这些文化品牌又铸造了扬州盐商的人文精神,推动了盐业经济的增长.对这些文化与经济的奇迹进行认真研究,探寻经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59.
皤滩文化是指以皤滩为中心的多元文化组合。从文化分布来看,文化遗存点多面广,从远古到近代形态兼备,成为浙东南社会变迁的"活化石";从历史演变来看,其兴衰过程正和浙东南内陆山区的变迁过程相一致;从文化特点来看,它反映了江南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规律。因此,皤滩文化折射出江南尤其是浙东南内陆山区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0.
隋代以前两淮盐业经济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代以前的两淮盐业,学术界少有述及。两淮盐业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即已出现,两汉时获得了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封建政权更迭频仍,两淮地区屡遭战乱,盐政、盐制也不断变化,但因人们生活需要和国家对盐业的重视,盐业经济仍能曲折性地向前发展。这对"苏北在隋唐以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于苏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