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啖影集》是清代贵州范兴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文章以《啖影集》卷三中的《龙宫闹考》作为范本对其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探索分析,指出其思想意义在于它的讽刺训诚意义,它对于清代科考舞弊的丑陋现实的揭露,它对作者和士子孤愤之情的抒写;其艺术价值呈现为以虚写实、以幻写真.  相似文献   
62.
<都城纪胜>与<古杭梦游录>为一书二名,<都城纪胜>是此书的原名.到明代,文人认为宋人偏安一隅,醉生梦死,其都城虽在杭州而有渎其名,为警醒世人居安思危,故而改其名为<古杭梦游录>.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收录的清曹寅<楝亭十二种>本的<都城纪胜>远比<说郛>、<说集>等类书完整,因而广为流传,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承认,<古杭梦游录>一名也随之逐渐湮灭,不被人所知.  相似文献   
63.
智性叙述下的人类生存境遇——虹影智性化叙事手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大多数女性作家没有意识到智性写作的必要性,过多地迷恋于叙事游戏,使某些文学作品成为纯粹的私人化文本和自呓.然而虹影在创作中采用了一种智性化的叙事处理手法,其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言说方式,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情感具有一种"可传达性".小说语言节制、隐忍、含蓄,叙事视角平实,叙事情感高度内敛,传达出作家丰沛的审美理想,达到了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4.
应修人加入“湖畔诗社”前,丰富的社会经历与多元化的艺术资源使他的早期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新旧交融的痕迹,诗歌创作倾向于人道主义与乐观主义的思想,注重选取花草类和田园类意象以营造恬淡的田园意境,语言上容纳了旧诗的格律特征、新诗的口语化特征及民歌民谣的技法等。应修人诗作的多元尝试是新诗发轫期诗歌探索的缩影,几乎囊括了各种可能的路径。他在格律存留、抒情方式等多方面均提供了有益经验,但频繁转换创作路径,也令部分诗歌的思想与艺术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65.
文章首次廓清了被湮没的作家孙梦雷的生平,并就其创作成就作了评述,认为:孙梦雷的创作主要有两类题材:一是控诉战争的残暴与非人道给无辜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二是揭示底层民众艰难的生存现状。这些作品辉映了“五四”新文学思潮,体现出孙梦雷可贵的现实主义品格。长篇小说《英兰的一生》是孙梦雷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的优秀作品,也是新文学1922——1927年间长篇小说的时代性标志与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66.
关于《韩诗外传》与《诗》学的关系,东汉班固、南宋陈振孙、明代王世贞均认为与解《诗》无关,特别是王世贞“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之语,影响很大.清代汪中更提出此书为“《荀卿子》之别子”,对当代研究者亦有一定影响.但笔者经过仔细考察,并从经学史的视角加以观照,认为《韩诗外传》是一部说《诗》之作,且带有比较显著的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点.此书注重阐释微言大义,力图起到积极的政治作用,同时也便于启发、教育学《诗》的经生,满足他们修身、议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18世纪以后,岭南地区出现了以书院为基地的乡战(乡中争端)。这种乡战表现在党派之间的乡战、新旧乡之间的乡战和各门中之间的乡村主导权的乡战等三个方面,和各种是非掺杂在一起,加深了阶层间的矛盾和乡论分裂,最后急速瓦解了以南人士族为中心的乡村支配体制。  相似文献   
68.
曾枣庄 《阴山学刊》2001,14(2):18-22
翁方纲“苏学盛于北”之语,主要指金代,但元代也适用。元代的文学创作颇受苏轼影响,其“影响”表现为互为联系的两个侧面一是苏轼的为人,为学,理论,创作,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二是元人对苏轼的推崇。  相似文献   
69.
也谈《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观点的局限性 ,综合研究已有资料及成果 ,笔者认为《萤窗异草》始创于乾隆时期 ,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流传与整理过程。其作者不是庆兰 ,也不是申报馆之人 ,而是待考的才士 ;而申报馆则在该书的搜集整理及印行等方面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0.
胡应麟曾专门著书考证杨慎的学术失误,周婴对其工作态度进行了严厉批评和指责。但考察史料原文可知,周婴的指责无一不谬,其所作所为已近乎自我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