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394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吴越文化的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与越互为近邻,语言相通,舟楫相同;但二次南下的夏文化与会稽地区鸟图腾族文化相结合,形成越文化;东下的周文化与太湖平原的鱼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吴文化。他们由于种族血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对待中原文化的态度不同,吸收华夏文化的程度不同。使吴文化和越文化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62.
张岱年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他的独特的中国哲学观。张先生的中国哲学观论证了中国哲学的存在与特点,辨析了中国哲学的活东西与死东西,主张融会中西哲学之长,建立以唯物论为基础而吸收理想与解析的新的中国哲学,对我们今天思考与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3.
文章提出三个问题:一是认为《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先生心目中的中国哲学体系,是他研究综合出来的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二是根据此书,可以知道张先生心目中的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并有一些不足之处;最后肯定张先生是哲学家,才可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64.
当代诗歌并没有疏离时代,亦没有疏离读者,相反,当代诗歌的写作,它期待和呼唤的是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专业性读者。正是在这种创造性的阅读阐释中,作品的含义和魅力才会展示出来。当代诗歌正是通过在写作和阅读方面的现代性变革,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而建构了新型的文学“三R”间关系。  相似文献   
65.
在关于张謇的史料研究方面,目前最权威的《张季子九录》和《张謇全集》在编辑之时,因疏于考证和校订,致使对一些文稿的成文时间标注失实。文章以张謇有关文教事业的文稿、演说辞等为范围,进行考订,期有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66.
张平的长篇小说《国家干部》所反映的是共产党如何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一敏感题材,它把主人公放在大时代的血与火的较量中,通过与党内宗族势力形成的关系网进行的较量,从深层次挖掘了主题。在艺术构思上,这部小说赞颂了党性美、人性美、人格美,谱写了一曲美的颂歌。  相似文献   
67.
“开物成务,以前民用”是章太炎在解读经典时所提出来的理念.在他的理解下,经典的意义进入到他自己的意义世界之中,经典本身也具有完全的现在性和现实的旨向性.在推究道家之意的《原道》一文中,章太炎通过诠释“弃前识”和“不尚贤”,以此驳斥康有为等今文经学派“无缘而妄意度”的行事方式以及反对革命、倡导变法立宪的观点.  相似文献   
68.
唐前器乐赋中,《长笛赋》作者、《角赋》作者谷俭的朝代、江淹《横吹赋》的吟咏主题以及傅毅、蔡邕"琴赋"的篇名存在争议。经考辩,《长笛赋》"赋序"作者当属伏滔,残句部分应存疑;《角赋》作者谷俭为晋人,不处唐世;江淹《横吹赋》所咏乃"横吹笛",非"横吹曲";傅毅赋作应称《琴赋》,又或为二篇;蔡邕赋作应称《琴赋》,其《弹琴赋》一名似由明人所误。  相似文献   
69.
张爱玲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楼梦魇》之中,这部著作集中考辨了《红楼梦》的成书问题,旨在申明其《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红学主张。这一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值得肯定的,即"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彰显《红楼梦》真实的艺术魅力。《红楼梦魇》是对俞平伯文学考证路向的承继,因其更加地贴近《红楼梦》,所以显得多姿多彩。当然,这种"贴近"究竟多大程度上印证了曹雪芹创作时的真实想法,却难以证实。因为"看不懂"的缘故,学者对《红楼梦魇》的批评并不多,其中周汝昌的批评最具个性。  相似文献   
70.
秦简牍书与秦小篆同出一源,但由于笔画与笔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在书法史、文字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相距甚远:秦简牍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一个至为关键的环节,它的流变历程直接关系到汉字主流———楷书的形成过程;而小篆更多地是充当探索古文字的一个参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