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对《辨字摘要》的体例及音系构成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42.
文言小说图像传播的历史考察——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运鲁 《兰州学刊》2009,(6):176-181
插图艺术在白话通俗小说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言小说的插图兴起于晚清刊行的《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聊斋》插图的出现,对《聊斋》的出版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图咏本、绣像本、连环画,甚至邮票、剪纸都成了《聊斋》传播的载体,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插图本的出现和传播,使得《聊斋》能够同《水浒传》、《西游记》等通俗小说一样进入普通大众的阅读视野,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43.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佚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及生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4.
古文《聊斋志异》行文简练,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因此含有大量默认值图式.这些默认值图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语法默认值、语义默认值、语气默认值和文化默认值图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还原原文的生活体验,并默认值图式显化处理.默认值图式显化原则包括语法填充原则、语义填充原则、语气词填充原则以及文化填充原则.  相似文献   
45.
古诗起源及其形成与发展,是否如同传统文学史所言,大约是东汉中后期无名氏文人所作,在木斋先生《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与宇文所安《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二本古诗研究相关著作问世后,这个概念濒临重组或解构的挑战。  相似文献   
46.
木斋先生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从诗本体的原生视角、诗客体的立体释读、诗主体的通盘考量等三个层面发覆正谬,又通过多学科之间的的嫁接、杂糅、融贯、跨界,扩展视域,形成了一种圆融的柔性机制,共同推进了《古诗十九首》的深入开掘,最后完成了学术积累的集成绽放,得出《古诗十九首》作者及写作年代的木斋"新说",其古诗解蔽路径具有方法论的学理意义、启发意义和指南意义。  相似文献   
47.
木斋《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论汉魏五言诗为两种不同的诗体》两文提出了"五言诗成立于建安十六年之后"的观点,实可商榷。五言诗是以二三节奏的五言句为基本句式、隔句押韵的诗体,其体裁样式对风格和格律并无特殊要求,风格可以是"言志",也可以是"穷情写物"。五言诗的成立就是指五言诗样式的确立,即以二三节奏五言为基本句式、隔句押韵的诗体体制的建立,这种确立不依赖于"穷情写物"风格,与大量作品涌现也是两个概念。穷情写物可能是魏晋五言诗的追求,汉魏五言诗的区别是风格区别,不足以构成不同诗体,很难从中得出"汉魏五言诗是两种不同的诗体"的结论;大量作品涌现则是诗体兴盛的标志,建安是五言诗兴盛的时代,很难推定"五言诗确立于建安"。  相似文献   
48.
杨万里不仅是南宋中兴时期的诗坛领袖,同时他还是一位理学家,对易学颇有造诣,著并有《庸言》、《心学论》、《诚斋易传》等哲学著作,其审美·心态与诗学观念深受易学思想的影响。杨万里将易学中的通变观念、安平乐道、修辞立诚等核心思想引入到诗歌创作理念中,从而将哲学与诗学在思维、审美、情感领域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推动了文学与理学互动发展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49.
"易妻为妾"是产生于《聊斋志异》中《恒娘》篇里的特定语汇。蒲松龄对"易妻为妾"行为的描写,使《恒娘》成为反映女性嫉妒问题的小说特例。"易妻为妾"揭示了妻妾之道下的情爱心理特点,演绎了女性面对婚姻危机时的一种反攻战术,展示了古代夫、妻、妾关系的某种真实面貌。对从古至今长期存在的女性"易妻为妾"的心理和行为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0.
聊斋爱莲说     
《聊斋志异》的创作,正当明末清初。此时社会上性爱风气正炽,特别是对女子三寸金莲的迷恋到了痴狂的程度。本文引用西方汉学家高罗佩和性学家霭理士的理论,联系《金瓶梅》等性爱小说中对三寸金莲的描写,对《聊斋志异》中的以红绣鞋占卦、把绣鞋作为信誓物、两段对三寸金莲的集中描写、一段关于金莲杯的描写、男子偷捏女人小脚、以绣鞋作女子性器官触摸欣赏等描述进行分析研究,论证金莲癖的普遍存在与蒲松龄的爱莲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