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实现“十三五”期末全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乡村扶贫任务艰巨。尤其是具有自然、文化类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乡村,如广东省林寨古村落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了本地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乡村扶贫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效应,增强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2.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注意、指出。讹误主要分为三类:一、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二、转引或脱文,三、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63.
《聊斋志异》和《百年孤独》分别描写的是两块相距遥远的国土上发生的不同故事,两位作家都把自己进步的思想倾向融于两部作品里。它们犹如两面镜子反射出动荡的社会、政治风云、更替时代与历史的变迁。本文试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两部名著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4.
胡建升 《唐都学刊》2006,22(3):123-126
《诚斋诗话》的成书时间主要有壬午前说和壬午后说两种。笔者根据《诚斋诗话》中的条目内容,结合历史材料和杨万里的生平进行仔细的梳理和考证,以详实的材料证明《诚斋诗话》不可能写于壬午前,而且还进一步对壬午后说给予更为确切的时间界定,认为《诚斋诗话》是杨万里自金陵退居故里后成书的,也就是说其成书时间应该是绍熙三年壬子(1192)年以后。通过界定《诚斋诗话》的成书年代,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此诗话的诗学思想,还详细考述了《诚斋诗话》的诗学思想体系是和杨万里晚年的诗歌理论主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5.
前人认为《鲁斋郎》是关汉卿所作,其错误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区分版本。从脉望馆本《盆儿鬼》不载《鲁斋郎》、张千成为鲁斋郎的仆人、正末张硅与元代中后期的中书省平章政事张珪重名,以及其他三个明显不合常理的地方,都可证明《鲁斋郎》为元末明初无名氏作。  相似文献   
66.
我国“宅一族”群体日益壮大,但目前学界缺乏对“宅”的测评工具。宅的行为表现、心理特征和对宅的态度是相互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有关宅现象的研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宅量表。可以将宅的评价量表分为宅行为自评量表(“行为宅”的判定标准)和宅心理特征量表(“心理宅”的判定标准)进行设计与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份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可以作为宅现象相关研究的测评工具。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主动宅”和“被动宅”进行更为深入细化的探索,揭示心理和行为两个维度上的宅对人的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论有无,在魏晋六朝时期经玄学之争实现了由哲学、美学领域向文学和艺术领域的重大转化,并在玄学思潮、言意之争、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等共同构筑的场域中,内涵日益丰富起来。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实践为虚实含义的演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文在论及虚实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发展面貌后,以刘勰隐秀说与当时永明诗风为个案,透视虚实发展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8.
《聊斋志异·夜叉国》的佛经渊源及中外民族融合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经故事中的夜叉,写出了儿子伴随人类父亲与夜叉母亲生活,有了爱美向善之心,逐渐向先进、强势文化靠拢的成长过程。蒲松龄笔下的海外"夜叉",是有等级关系的社会组织。他们能与中原来的徐郎聚处如家人,颇具人性人情。基于"华夷之辨"观念看待海外"异类",蒲松龄也把南洋群岛土著居民"意识形态形象"化了,这也是蒲松龄不能完全超越的创作心理定格。  相似文献   
69.
舒婷和翟永明,作为新时期中国文坛上两位著名的女性诗人,都分别写下了许多“爱”的诗篇,但传达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声音:舒婷的诗是对爱的呼唤与追求,而翟永明的诗是对爱的质疑与反思。从舒婷到翟永明的这种“爱”的嬗变,折射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女性对爱情婚姻、对两性关系的不同思考与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70.
所谓“曹雪芹佚著和传记材料”,在材料的来源、内容文字所及人和事、时间与地点、董邦达与曹雪芹的关系、写作文风、天气与写作时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系列的疑问。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和合理的解释之前,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批材料可能是艺人的传本风筝谱,有人加以篡改、伪造而嫁名雪芹、敦敏和董邦达。甚至也有可能,全部文字都是伪造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