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8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89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论左宗棠经略西北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期间,为维护边疆安全、国家统一,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并积极推行。他抗击沙俄入侵,力促新疆建省,兴修水利、农牧并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以及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等。他的许多思想和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安全和西部开发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2.
孔子作《左传》说当首先缘起于清康熙年间张沐的《春秋疏略》。清人许伯政《春秋深》承绪张沐之说并恢扩之。近世顾路柏《中国文学史》、章太炎《检论》卷二《春秋故言》及毛起《春秋总论初稿》等并有流衍。  相似文献   
63.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初期,他提出的民族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如民族平等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系统地蕴含了解决这一时期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这些理论的提出和贯彻为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问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4.
周恩来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民主思想的核心是让人民当家作主。其体系体现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和民主与纪律的有机统一。周恩来的民主思想的独特风格 ,体现在讲民主要尊重人格、要让人说话、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和要团结大多数。学习和继承周恩来的民主思想 ,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5.
周恩来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其对保持党的纯洁性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阐释,对影响党的纯洁性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具体措施进行了充分论述,这些思想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一生从事美学研究近60年。周来祥先生已离美学而去,但却留下宝贵的美学遗产,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即:底蕴深厚的辩证思维方法、切入精髓的古典美学研究和从古代和谐突围的历史启示。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在低落徘徊的状态,为了走出“后古典主义”的困境,我们应当继承和光大老一辈美学家的理论遗产,以双向对峙、内外互动的方式大规模地开发中国现代人的审美世界,进而在一个新的历史平台上重造中国美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67.
“湘阴双杰”郭嵩焘、左宗棠,是近代湖湘文化孕育出来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侮,学习西方,富国自强的理论和实践中,既凝聚着二人浓浓的爱国情怀,又体现着二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差异。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功业来看,左宗棠超过郭嵩焘;从爱国主义思想认识来看,则郭嵩焘领先于左宗棠。  相似文献   
68.
论唐代的左降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炳金 《晋阳学刊》2007,(2):98-101
左降官是在唐玄宗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贬官形式,左降官特指因罪而被贬至边远地区任员外官的官吏。在唐代,左降官是一种特殊的贬官形式,左降官不仅集贬官的三种形式即降职、贬为闲职和至边远地区任职于一身,而且左降官在唐代还具有流放的性质。在唐代皇帝的诏令中,常常将左降官与流人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69.
中原商周文化向长江流域的扩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的,其影响程度及结果也不相同。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时期曾大规模向长江流域扩张,直接促成了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商王朝疆域的内缩及对周边控制力量的减弱,促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迅速发展,并使区域性文化中心得以形成。此时,南方青铜文化明显承袭二里岗时期所形成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接受了以安阳殷墟为中心的中原晚商文化的新因素。长江流域各支青铜文化在中原商王朝礼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不仅进行着物质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而且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统一,为西周集中统一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到了西周中期,中原地区的强势文化已波及到大江南北,长江流域已成为西周王朝政治文化统辖的直属地区。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江流域有的部族已开始采用中原商周的礼仪制度作为社会的整合手段,以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长江流域在商周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既体现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反映出长江流域的古代社会主要通过地方与中央的行政隶属关系被纳入文明社会的发展框架中。  相似文献   
70.
刘明  孙荣秀 《河北学刊》2007,27(3):111-113
《左传》以其张扬的理性精神,昭示着春秋时期史官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卜筮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左传》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并存的产物。本文从《左传》文本中出现的大量卜筮现象入手,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彼此的消长情况。《左传》中记载的卜筮现象,正说明史官文化最终覆盖了巫官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