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5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0 毫秒
41.
李渔的《闲情偶寄》不仅是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更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戏曲认识的全新角度,即叙事学角度.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实际上是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文学观.李渔认为,叙事艺术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故事如何围绕一个关键行动展开.李渔的观点在今天的叙事艺术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新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2.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元杂剧研究更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关于元杂剧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如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元杂剧中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元杂剧所体现的语法、元代文人与杂剧兴盛相互关系等。总体看来,研究者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是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3.
诗化与自毁——哈姆雷特悲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化意识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哈姆雷特的悲剧,但却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存状态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了他在命运面前的选择。深入探索诗化意识在哈姆雷特悲剧中的意义,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试论小说与戏剧的艺术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小说在其艺术发展中 ,都注意对戏剧的借鉴和吸收。重视小说和戏剧的相关性研究 ,注意小说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与吸收 ,探索小说戏剧化的审美特征和实现途径 ,对现代小说美学的建设来说 ,当十分必要且不无裨益。小说的戏剧化 ,可从操作、文本和交流三个层面来理解。仅从交流层面即作品中人物、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看 ,小说的戏剧化 ,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45.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话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话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话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则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并指出话剧翻译的评价标准应是达到其目的的充分性而非静态“对等论”,从而使话剧翻译评价标准的探讨走出了“二元”之争,为话剧翻译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6.
可译性限度即指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原文信息被传达的程度。文章从戏剧翻译的动态表演性出发,通过比较《茶馆》的两个英译本,分析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际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并指出具体翻译中译者应持有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7.
1932—1937年熊佛西领导的河北定县农民戏剧试验是一次重要的乡村文化建设尝试,它的时代背景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农村社会经济凋敝、农民积贫积弱的现状,以及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存在一种一向下看”的大众化潮流。定县农民戏剧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所领导的“定县乡村建设试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试验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经典的农民戏剧文本,并极大地调动了定县农民大规模参加话剧演出的热情,在试验中首次出现农民自发建造剧场。从对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定县戏剧试验在文化切入途径、跨越文化障碍、“树人”等方面取得丰硕经验。  相似文献   
48.
汤显祖在其《邯郸记》中,通过卢生的梦境来渲染世俗生活的表层与本质,揭示了凡人对婚姻、功名、子女、生命的真诚追求与贪婪本性及其最终幻灭的结局;通过黄粱梦的人生感叹,突出了文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尴尬境遇,在虚幻欲望和真实生活中的两难境地,表现出了作家对一个时代的思考和体悟。而晚明世风的享乐主义趣味是卢生贪欲的背景,其政治现状则是黄粱梦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9.
19和20世纪之交,中国戏剧开始了现代化转型,写实性的话剧被奉为现代戏剧的方向,其现实性与观念性被强化。但写实如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现代戏剧的建构,又阻碍了它的进程。  相似文献   
50.
在史剧创作中存在着“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现代,戏剧历史化导致史剧创作中“历史主义”和“古为今用”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的盛行,使史剧越来越远离人性和人文精神。在历史戏剧化过程中,创作主体是核心,他连通古今,使历史真正成为人的历史,并且是现代人的历史。改变过去史剧研究重“史”不重“人”的思维逻辑,中国现代史剧现代性核心是创作主体思想意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