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了72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文章认为这72个动词不符合汉语双音词判定的意义标准,并对它们的成词过程进行了简单描写,研究认为:只有"不讳"和"不行"可以作为双音词收录,其他70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都应该剔除。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假如‘X’没有反义词‘Y’,那么‘不X’就是‘X’的反义词"的观点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规则,不能用来证明"不+X"类双音节成分是词。  相似文献   
72.
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释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42个,着重讨论这些形容词的词形.说明合肥方言""、"蠡"、"趮"、"乔"、""、""、"左"、" "、"萎"、"鹜"等保留了古代的词义;另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等现有词典或著作在"硙"、"趮"、"()"、"倯"、"萎"、"本"、"丧"等的词形、注音、释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73.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异同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5种类型:X与YA、XA於Y、XA于Y、XA乎Y、X和YA,其中,"X与YA"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否定形式主要有10种类型:X不与YA、X无与YA、X与Y不A、X与Y无A、X与Y无以A、X如Y无A、X不A于Y、X似Y不A、X似Y无A、X比Y不A,其中,"X与Y不A"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74.
语法研究必须具有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的动态流程。观察充分必须具备清晰的观察座标 ,掇取充分的真实语料 ,明确科学的研究技巧 ;描写充分必须掌握正确的描写模式和描写方法 ;解释充分必须具有适宜的位序和手段 ,选择明确的角度和目标  相似文献   
75.
童淑华 《云梦学刊》2001,22(1):104-106
研究等级反义词对的标记性,并探讨最常见的反义词对的属性是否具有广泛性,从而说明词汇本身遵循意义和结构之内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76.
今文《尚书》作为文献语言的源头语言材料,语料价值无可替代。形容词在汉语实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容词的词义发展和通假可以引起词的虚化,探讨今文《尚书》形容词虚化的原因和原则,对上古汉语虚化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77.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变化特点及类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基式相比 ,形容词重叠式在语义变化上呈现出程度性、状态性、主观性等系列特点。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化主要表现在格式、意义和功能 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8.
反义关系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关系,反义词对则是语言中意义相反的或相对的能体现反义关系的一对词。本文对汉语反义词同现现象进行研究。认为汉语反义词频繁同时出现在以下三种结构中:反义合成词,特定短语结构和习语。本文同时探讨了汉语反义词同现现象的哲学构词法及美学理据。  相似文献   
79.
胡塞尔把"是"判断和"具有"判断看作是两种最基本的判断形式,"是"判断与形容词相关,而"具有"判断与名词相关,它们都源于亚里士多德主谓命题形式(S是P)中的"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既具有逻辑意义(作为系词"是"),又具有存在意义(作为动词"有"),它既与形容词相关,又与名词相关.然而,命题主谓理论的发展使形容词逐渐成为谓词域的核心形式,而名词等形式被忽视了,"是"的"具有"意义也丧失了,命题形式日益形容词化,命题语言成为形容词性语言,由此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哲学问题.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对形容词性的命题语言的批判,恢复和确立以名词为主要形式的日常语言的地位,从形容词性语言走向名词性语言.这一结果被胡塞尔称为"具有"判断的恢复和形容词名词化,是语言哲学的内在转向.  相似文献   
80.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当中,频度副词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频度副词单独成类的必要性;频度副词的内部分类及语义分析;非母语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频度副词偏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