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88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4655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是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最为成熟和典型的阶段.东方各民族文学都产生了一批在文学史上占据显著地位的民族主义诗人、作家和理论家,他们的创作和理论活动,充分展现了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共同原则和特征:反对殖民统治,高扬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独立的主题思想;功利性、现实性的审美追求;民族传统的弘扬与民族灵魂的呼唤.  相似文献   
992.
语词的意义:现实的和理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语词的意义产生于人的心灵对不断经验的对象的抽象。在语词的意义中存在着两个意义的端点——理想的和现实的。在语词中,理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发生了意义性质的多样化:绝对意义、意向性意义和规定意义。语词中理想和现实的两端圈定了意义的范围,也形成了意义活动的空间,运动的意义表达着它的对象,但却不等同于它的对象。语词有着它自身的意义动力机制。语词在意义的运动中构成了语言。  相似文献   
993.
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目的在于对我国古典建筑关学内涵的深入挖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园林特色的剖析,得出了重要研究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欧洲古代建筑结构、风格迥然不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对神仙崇拜的超然美和寺观影响下的宁静美等多重审美特征;集中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含蓄婉约、张扬个性、细腻精致的丰富审美意境;达到了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涵盖了山水、建筑、绘画、诗歌、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以及耐人寻味的情愫、无限丰富的意趣,成为写进自然的史诗,映入人文的山水。  相似文献   
994.
车尔尼雪夫斯基虽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但由于其美学理论体现出的革命性色彩使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理论中还充分显示着马克思主义人本生态美学的光芒。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审美活动的生态本原,诸如感应、信息、波等节律感应方面深刻论述了美与生命的紧密关联;从审美活动的生态功能方面,他又清晰地说明了人类生命的生态化生存,即“生”、“和”、“合”、“进”的丰富内涵,并确定了自己的关学理论思想核心:“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等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995.
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哀"是贯穿在日本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不论是在优美的日本文学,还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这种审美意识的存在与影响。其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岛国固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日本民族特有的自然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996.
文章运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来评析<红楼梦>的杨译本.杨宪益夫妇成功地在译文中传递了这一意义及其信息功能.而言内意义是基于语言符号之问的关系所产生的意义.因为中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言内意义的传达极其困难.在很多情况下,言内意义没有在杨译本中得到完美的再现.反映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语用意义很复杂.总的来说,杨宪益夫妇成功的再现了语用意义及其相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7.
汉英两种语言千差万别,在社会符号学所划分的语言符号的三类意义中,言内意义的可译度相对较低。文章分别从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对沙博里《水浒传》英译本中言内意义的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有时为了用地道的英文传达出原文的主要信息,有必要放弃一些汉语所特有的言内意义,但总体来说,通过应用各种翻译技巧及补偿手段,译文可以再现原文的言内意义,实现功能对等,达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998.
与南宋著名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一系列涉酒诗词相比较,中国文坛同期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也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李清照涉酒诗词与朱淑真涉酒诗词相比,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诗词中包含的感情同样的浓郁难解。二人早期作品内容以闺阁春怨为主,作品意象的选择上虽常常类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因为个人经历所致,李清照的后期涉酒诗词内容则与社会时事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了几分男子的豪气。作为男性词人的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二者作品都洋溢着词人难以抑制的才情,在内容上也大都反映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但苏轼涉酒诗词表达的情感更为豪放与豁达,相比较而言辛弃疾则更为沉郁与隐忍。李清照与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为以男性为主导的涉酒诗词注入了女性独有的青春活力和纯真魅力,而苏轼与辛弃疾则为涉酒诗词注入了难得的率直和童真之情。  相似文献   
999.
电视广告传播与社会各种权力系统的相互交缠,构成了电视广告多元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公共领域功能,使得广告作为电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使命和价值就不仅仅只是商业信息的传输或市场营销的工具,更可能成为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冲突或博弈的载体.作为广告意义结构的一个重要层次,电视广告在社会意义层面常常表现为对社会资源或公共性议题的"依附"过程.而在这种"意义依附"当中,一方面使得电视广告成为受众自我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建构出某种社会公共性的价值观以维护公众的利益.本文力图具体阐述电视广告传播表现出的"意义依附"的特征,进而分析"意义依附"特征所具有的合理性与风险性.  相似文献   
1000.
自然美的成立源于自然秩序的建立和主导者人自身。笔者对自然美的道德价值功能进行了充分论证。在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中,自然关集中体现为一种“合目的性形式”和“共通感”,进而推演自然美具有本然与应然的二重性。自然关使人与自然达到一种包含人在内的整体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道德价值功能。康德正是通过“判断力”这一中介,认识到自然关的道德优越性,并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沟通了自然与自由之间的鸿沟。笔者最后试图从美一伦理的生态角度为切实解决审美与道德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