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59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3975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4 毫秒
41.
论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剪纸的产生、发展及其造型观念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形式、功能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语言及其对作者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42.
该文重温20世纪50年代边疆文学的代表作《军队的女儿》,以此探讨50至60年代边疆文学对青年支边那段历史的时代书写与个性追求而呈现的审美特征。以此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历史、个人与集体、宏大叙事与个性写作之间种种复杂关系,尤其是挖掘边疆文学因独特的政治背景、地域特色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3.
初唐文人的总的历史使命是清算六朝美学,摆脱其影响,从而建立起自己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态,这个过程是蝉蜕进而新生的过程,最终由陈子昂完成了这一使命。初唐美学精神主要是:人文主义精神、有为于世的进取精神等。初唐人的审美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变革了汉魏古体,形成了独有的体格;变革了六朝风格,形成浑成的风调,构合为初唐美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44.
考古材料所见生殖器崇拜考--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的考古发掘为主,结合各地考古资料,论述了生殖崇拜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45.
传媒的娱乐和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的娱乐被认为是低档或无聊 ,其实娱乐在本质上是审美的游戏。正确看待传媒的娱乐属性 ,引导传媒去追求深层次的审美娱乐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动乱最多、人民生活最悲惨的时代。战争、动乱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旧思想体制大崩溃 ,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思想最解放、最自由。美学思想和精神的自由 ,酿就了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因而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应运而生并相互融会贯通。此时的盆景艺术正是在绘画、园林、盆栽、赏石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孕育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 ,因此可以说该时期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7.
文章围绕“不美”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命题,探讨了“不美”发生的事实依据、时代根源、本质特征以及在审美心理和文艺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基础理论方面触及了当代审美潮流的新特征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48.
绘画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构图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49.
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高校美育现状令人忧虑,忽视美育或美育推行不力是高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如何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是一个系统的繁杂工程。本文认为,应通过对美学知识类课程的设置、美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的美育教化功能的强化等方面来推行美育教育,并通过校园的艺术生活、自然美默化作用及其他美育形式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50.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调整回族成员内部的社会关系并为其成员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对回族习俗的描述,探讨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在回族地区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与现行法律的共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