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18篇
理论方法论   274篇
综合类   4094篇
社会学   197篇
统计学   2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纯粹知觉对象.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是经现象学还原而达到的具有主客关系本源性的意识结构,本文称之为"纯粹知觉意向性".在现象学还原问题上,杜夫海纳受到了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多重影响,而又有自己独到的发挥和创见,这主要表现为,他把还原看作是由纯粹知性意识(胡塞尔)、经知觉意识(梅洛-庞蒂)到纯粹知觉意识的回溯,即回到知觉主体与世界的根源处.这种回溯表现在意识活动方面,就是走向感性,并外化为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异化";而表现在意向对象方面则是,在悬置外部世界的同时,审美对象从非现实转化为现实的"现象",即在呈现中被给予和被还原的感性的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中立化".  相似文献   
42.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3.
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廷页,乃玄宗朝的文章圣手,时号"燕许大手笔"。他们的文章形式严整,典雅宏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代为君主服务的文人不计其数,独有张说、苏廷页以"大手笔"并列驰名文坛,并多次被唐以后的文论家提及。"燕许大手笔"到底体现了怎样的文学内质,仍是唐代散文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论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剪纸的产生、发展及其造型观念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形式、功能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语言及其对作者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45.
该文重温20世纪50年代边疆文学的代表作《军队的女儿》,以此探讨50至60年代边疆文学对青年支边那段历史的时代书写与个性追求而呈现的审美特征。以此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历史、个人与集体、宏大叙事与个性写作之间种种复杂关系,尤其是挖掘边疆文学因独特的政治背景、地域特色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6.
初唐文人的总的历史使命是清算六朝美学,摆脱其影响,从而建立起自己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态,这个过程是蝉蜕进而新生的过程,最终由陈子昂完成了这一使命。初唐美学精神主要是:人文主义精神、有为于世的进取精神等。初唐人的审美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变革了汉魏古体,形成了独有的体格;变革了六朝风格,形成浑成的风调,构合为初唐美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47.
A dramatic change in fertility,family formation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tookplace in the Czech Republic over the 1990s. Theestablishment of democracy, profound socialtrans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economy affected the values and demographicbehaviour of the young Czech generation. This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se demographic shiftscan be interpre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 theoreticalpart discusses the idea of the transition,outlining three distinctive conceptualisations.Two of them – the view of the transition as aprogression of characteristic interrelateddemographic changes and a broader view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underlyingideational factors – fit the Czech situationvery well. A comparison with the Netherlandsreveals that the onset of the transition in theCzech Republic may be clearly located in thefirst half of the 1990s, lagging two decadesbehind the Netherlands.  相似文献   
48.
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悲剧的本体。意志是非理性的、盲目的冲动,意志本体导致了人生必然的痛苦。把人类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叔本华指明了两条拯救途径。一条是艺术拯救途径,另一条是伦理拯救途径。艺术拯救只是暂时性的,伦理拯救才具有永久功效。悲剧兼具了这两种拯救功效。叔本华指出了悲剧拯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由他的意志本体论导出了他的悲剧因果悖论,同时悲剧关注的是人生的痛苦,艺术拯救萌芽出了现代审美本体观,以上这些使得叔本华的悲剧拯救具有了现代意味。  相似文献   
49.
传媒的娱乐和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的娱乐被认为是低档或无聊 ,其实娱乐在本质上是审美的游戏。正确看待传媒的娱乐属性 ,引导传媒去追求深层次的审美娱乐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动乱最多、人民生活最悲惨的时代。战争、动乱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旧思想体制大崩溃 ,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思想最解放、最自由。美学思想和精神的自由 ,酿就了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因而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应运而生并相互融会贯通。此时的盆景艺术正是在绘画、园林、盆栽、赏石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孕育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 ,因此可以说该时期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