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563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 ,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都是某一阶段的重要理论现象,它随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另一种学说所替代.生态美学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全面激活了美学的理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因此,当代中国美学走向应该是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2.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造就魏晋士人诗化人生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哲学自然观的树立;怀疑论哲学思潮的流行和对人的 生命的高度自觉;人物品藻和对人的内在精神面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具有的工业基础、资源和人才等比较优势,在认真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必要性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桥梁技术美已成为当前工程师日益关注的课题。理解桥梁技术的产生及其组成因素;现代桥梁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美学修养;桥梁方案的设计要有建筑师的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桥梁内在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审美教育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目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功能的缺位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造成了教学中的“接受”危机。实现审美教育功能,首先必须明确地将审美教育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之上;文学史和作品选教材的编写编选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同时还有赖于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 ,通过线条的组合变化 ,使书法具有生气勃勃的运动 ,交织成匀称、连贯、参差、飞动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平衡 ,而构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造型美 ;书法是情感性突出而又充满个性的艺术 ,它在表达作者意志、品格和思想感情的同时 ,便产生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表现出书法美的情感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对原始工艺品加以审视 ,提出 :原始工艺品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原始工艺品中包含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如功能美、形式美、技术美等 ;对原始工艺品的审美有其独特之处 ,它要求审美主体具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修养  相似文献   
19.
实践美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美学学派 ,但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责难与挑战。要坚持和发展实践美学 ,就应当在体系、范畴和话语等方面采取全方位开放的策略。而实践美学的全方位开放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实践美学学者心态和思想的开放。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形式与内容、人与自然等三方面对山西传统民居的美学思想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