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指通过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吉林省与全国比较,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始终在50%以上,说明对吉林省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承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2.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资源承载力及人地关系现状不容乐观。东北地区农民市民化能够从根本上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优势,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和战略高度认识东北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以农村城市化为动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以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基础,解除农民市民化的瓶颈约束;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保证农民市民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努力构建东北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3.
在介绍滚动轴承的故障机理的前提下,采用振动信号分析法对滚动轴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进行研究。通过LabVIEW编程,应用EMD分解和共振解调相结合的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获取有用故障特征,进而确定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194.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全国为参照区,通过对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其中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则不断下降。这说明支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当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很大。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为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增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资源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最终实现整个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5.
本文通过建立了橡胶隔振支座与设置隔振支座的网壳结构的力学模型,研究了隔震支座控制下,大跨度空间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振动响应,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对结构的振动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但地震强度对隔震支座耗能能力影响较大,在最大水平行程内,地震强度越大,耗能能力越强;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隔振网壳结构体系的振动控制效果有所不同,其中:EL Centro波作用的结构被动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