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00篇
社会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及其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对象性活动"是《手稿》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哲学创造的真正起点,它是"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该文以《手稿》文本及其要解决的问题为依据和线索,清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探索历程,进而得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对象性活动"这一结论,从而为马克思独特的哲学创造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关四平 《求是学刊》2012,39(2):108-112
唐人小说中的一系列优秀篇章,深刻揭示了纳妾制度给男女主人公所带来的人生悲剧.这是婚姻制度带来的异化后果,其中包括纳妾制度影响男人心理而造成的人生悲剧,也包含纳妾制度扭曲女人心理而导致的婚姻悲剧,还包括以“至妒”为标志的女人们对纳妾制度的拼死抗争.这种文化意蕴就使此类唐人小说具有了超时空的认识价值.这说明唐代小说家对家庭问题的描写与思考,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婚姻制度层面,并且捕捉到了这种制度对人物形象深层心态的影响.这充分显示出唐代小说家观照视野的宏阔性、思想见识的深刻性与小说艺术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3.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篇目,从异化的人到人本性的复归是该篇的主旨。异化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是私有财产最核心的本质;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向人本性的复归。该篇中的“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作为对人本质占有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它自觉地主导着人的解放和复原向终极发展。上述观点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帝王形象在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散文中得到了别样的书写,散文文体的碎片化与抒情性决定了其对帝王书写选择的是与自我感受最为对接的性格侧面,最大限度地张扬自我情感及价值判断,因而帝王形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单向度的情感抒发、善恶观的重新思考和对其权力异化的反思,这构成了当时历史文学书写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05.
财富异化不仅体现为财富分配的异化,还体现为创造财富的劳动主体的异化。在私有制范围内,财富异化具有一定的、暂时的历史正当性。在当代中国,由于私有经济的存在,由于全球范围内资本这一财富的“伪善形式”还在充当着现代社会生产的灵魂和能动主体,财富异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潜藏着极大的社会风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必经炼狱。  相似文献   
106.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异化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对马克思的技术中性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亦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7.
反思现代社会是经典社会学理论得以形成的前提.马克思、韦伯和西美尔等经典社会学家都从各自的理论系统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围绕异化展开了人本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韦伯立足于合理化两种逻辑给出了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的时代诊断;西美尔批评资本主义文化的客观化趋势,把资本主义困境归结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之间的悖论.马克思切中了资本主义现代性之根基,为韦伯和西美尔的现代性诊断提供了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mplexity of seeking a solution to problems associated at times with parental alienation. Two scenarios are presented. Both cases involve a child who does not wish to have contact with an absent parent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parents due to implacable hostility between them. In the first case, the child ha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w absent parent. In the second case the child never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bsent parent. Each case needs to be assessed on its own merits. Conclusions are drawn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as to how to deal with such issues.  相似文献   
109.
In addition to the many factors leading to parental alienation syndrome (PAS), including the narcissistic injury felt by the abandoned parent, or the custodial parent's personal difficulty, there are further factors unique to Arab society—including strong influence by the extended family on the child. Although all the components of PAS exist and are well known to the shari'a courts, no parallel concept is found in the Arab legal lexic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1 case of a shari'a court hearing that illustrates this phenomenon. The co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 shari'a court considers this a serious phenomenon and sees coping with the situation as an essential and preliminary condition to the custody hearing.  相似文献   
110.
Foster children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birth to foster homes or from foster homes to foster homes often present problematic behaviors. Limitations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 are presented, and thre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for understanding behaviors exhibited in foster settings are presented: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child alienation model, and developmental trauma dis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