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99篇
社会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杨柳 《云梦学刊》2009,30(4):119-120
契科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小人物”形象。这些“小人物”身上具有一些共性:人性的异化与思想的套子,而这些共性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对我们研究、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 80— 90年代出现的“新都市文学” ,其创作人数、作品的数量均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但却始终没有出现精品大作 ,也没有成为世纪之交的文学的主导。经过归纳、概括和总结发现“新都市文学”有如下的优点和不足 :一、个人化写作与平面化叙事 ,但过于生活化、经验化 ,缺乏文学的历史感和思想的复杂性 ;二、欲望与异化这两大主题 ,虽然造就了新都市文化 ,但缺乏开阔的发展视野与胸怀 ,成为新都市文学的局限 ;三、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类型化 ,虽然刻画了都市新人类形象 ,但也正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 ;四、创作方法上虽然对后现代主义采用了容纳和吸收的态度 ,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事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混淆不清 ;五、新都市文学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内涵中的产物 ,也只能是这场城市化运动中的神话讲述 ,似乎多了时代性 ,而少了历史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34.
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认定,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斯大林化时代的斯大林主义的实践后果损害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客观上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的启示.  相似文献   
35.
实践创生性是马克思自由生存观的本质。自由是人通过实践自我实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在人与客观世界互为对象化的运动中得以实现的 ,而对象化活动两个过程的分离产生了异化。自由的实现是全面扬弃异化的历史过程 ,它经历了三大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36.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化与归化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问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一种延续.本文从语言、文化、读者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异化是总的趋势,归化是补充手段.译者应尽可能地采用异化译法,只有当异化译法行不通时,方可退而求其次--采用归化译法.  相似文献   
37.
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性 ,决定了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目前 ,对文化差异的翻译方法存在同化与异化之争。本文从“功能等值”的角度 ,探讨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8.
“数字化生存”与信息时代的文化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历史进程中 ,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时代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表现为鲜明的“双刃性”。其文化优势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领域。但同时又导致人的异化 ,带来道德危机 ,使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所以 ,在扬弃数字化生存的道路上 ,创建新的理念和方法 ,加强文化监督 ,重新定位人和人的理性 ,都成为必要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9.
马克思所认为的现实世界,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多灾多难的现实人间"。在这样的世界中,传统的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人类自身全面而深刻的异化。因此,必须"改变世界"。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使得对于世界的改变有了根基和现实的可能性。要切实地改变世界,既要有"批判的武器"(科学的理论),又要有"武器的批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一切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合理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与思想文化关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在当代中国,改变世界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东西南北"问题,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问题,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科学技术批判思潮的理论误区及其有效性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思想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表达了对技术异化现象的不满与抗议。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西方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潮并没有击中技术异化的要害。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种理性活动,是人们实现实践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因而,技术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活动本身。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科学技术批判思潮的有限性意义以及合理性。对技术使用的负面效应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