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26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1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We consider a manufacturer without any frozen periods in production schedules so that it can dynamically update the schedules as the demand forecast evolves over time until the realization of actual demand. The manufacturer has a fixed production capacity in each production period, which impacts the time to start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schedules. We develop a dynamic optimiz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optimal production schedules under capacity constraint and demand‐forecast updating. To model the evolution of demand forecasts, we use both additive and multiplicative versions of the martingale model of forecast evolution. We first derive expressions for the optimal base stock levels for a single‐product model. We find that manufacturers located near their market bases can realize most of their potential profits (i.e., profit made when the capacity is unlimited) by building a very limited amount of capacity. For moderate demand uncertainty, we also show that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for manufacturers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crease in supply–demand mismatches resulting from long delivery lead times by increasing capacity, making lead‐time reduction a better alternative than capacity expansion. We then extend the model to a multi‐product case and derive expressions for the optimal production quantities for each product given a shared capacity constraint. Using a two‐product model, we show that the manufacturer should utilize its capacity more in earlier periods when the demand for both products is mo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相似文献   
32.
不同的行业特征会使行业间的企业财务信息呈现不同的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基于行业财务 信息的业绩预测的效果比不区分行业的预测效果好;而预测效果的好坏则与行业内部的竞争 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3.
房价收入比的大小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关键,也是房地产是否出现拐点的判断依据。郑州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其商品房价格及房地产行业呈健康发展趋势,居民能够承受目前的住房压力,房地产行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是房地产业安全运行的关键,我国应该出台更具体的政策保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为从理论上探析大中型客车市场需求问题,运用图表分析法和直线趋势预测法分析了近几年中国大中型客车市场的销售情况和市场特点,同时预测2008年大中型客车的市场需求。分析认为:在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下,大中型客车市场将稳步发展,但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型客车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努力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35.
The authors propose a semiparametric approach to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age‐specific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ir method is based on an extension of a class of semiparametric models to time series. It combines information from several time series and estimates the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conditional on past data. Th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redictor in practice, is the first moment of this distribution. The authors compare their method to that of Lee and Carter.  相似文献   
36.
如何定量科学地预测房地产市场和走势,面对未知的市场,政府如何调控市场?开发商如何定位新项目?应用灰色系统与随机过程两种数学方法,在对房地产各指标的预测中,建立相应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并对西安市2006年的房地产走势做出预测。预测结果是2006年西安市普通住宅均价应在3200元/平方米左右,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7.
信息披露与传导机制是解释股价波动性动态特性的最本质原因。上市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是投资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利用事件分析的方法,从微观信息的角度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发布对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股票买卖报价价差成分中的信息不对称成分来检验我国股票市场的公共信息私有化及内幕交易问题,并提出应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内幕交易的监管,以完善我国信息披露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逻辑内涵、解释与预测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比较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概括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描述的逻辑推演,发现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来分析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概括比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描述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当今的所有制和收入分配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39.
运用多元回归理论,根据1990~2004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了湛江市海洋产业的总产值的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数学软件求解了预测模型,有效和系统地分析与预测了湛江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江西流动人口规模的统计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数据显示,江西省目前有300多万的流动人口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的流动人口将趋于增长。文章利用统计预测方法,从三种不同的角度预测了江西省从2005~2050年的流动人口规模,并对如何加强其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