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6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70篇
管理学   4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3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684篇
理论方法论   180篇
综合类   3865篇
社会学   286篇
统计学   11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中国几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享有盛名。怎样让外国读者看懂并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外语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文章从介绍反映安徽古代建筑书籍翻译中的特点入手,阐述译者应采用直译与意译互用的手法,把安徽古建筑的风貌展示在中外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2.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3.
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提出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并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 ,探索了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4.
行政即时强制条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即时强制是行政法的重要制度之一 ,而行政即时强制条件的设定是行政强制制度确立的关键 ,中国宜借鉴德国、日本等国的有关制度 ,以确保行政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65.
定期租船合同下承运人识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上货物运输中,以定期租船运输货物时,无论是船东,还是承租人都可能成为承运人。如何确定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责任主体是海事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该文系统分析了定期租船合同下承运人识别问题产生的渊源、承运人识别的依据及其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解决定期租船合同下承运人识别问题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6.
司马周 《云梦学刊》2002,23(5):40-43
朱元璋统治期间 ,多次实施荐举制度。荐举制度的实行为文人聚会京师提供了契机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诗文创作的提高 ,并且造成文人群中“组诗”的大量出现。同时荐举制度在诗文理论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67.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8.
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佛教传入中国后 ,除了在义理上大力宣传以外 ,还更多地利用佛教典籍中大量的故事、寓言、譬喻、史诗等通俗易懂的形式 ,使佛教进一步走入广大的百姓中间。佛教的这些生动形式不仅为六朝正在兴起的志怪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题材、语词等 ,尤为重要的是 ,它们还在人生观、道德观、时空观、小说的情节、叙事方式以及奇特的想象等方面 ,对六朝志怪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抛开其宗教内容的话 ,可以说 ,佛教中的这些形式 ,是对中国文学的一大礼赠。  相似文献   
69.
文学史的核心价值与古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分析在过去的文学史研究中古代与现代相互隔绝的成因与弊病 ,提出从重新阐释中国文学的历史与传统入手 ,沟通古今文学 ,研究其演变的过程 ;提出文学史的核心价值是文学与人性发展的关系、文学在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并主张以此核心价值为主线来研究古今文学之演变。  相似文献   
70.
学术界对于武则天的家世生平多有研究 ,但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史实证明 ,武则天并非出于胡族 ;其母亲杨氏亦非出身寒微 ,以往有关她的年龄记载亦有误。据此 ,杨氏的年龄不足以成为武则天出生地的判断依据。而她出生于广元 ,亦非空穴来风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